習近平主席近日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發展峰會上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這一構想對中國和世界能源發展有何戰略意義?構建的基礎是什么?未來國家電網將如何推進?記者采訪了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振亞。
推動全球清潔綠色可持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倡議,是對傳統能源發展觀的歷史超越和重大創新,彰顯了對人類前途命運的深刻思考和強烈使命,開啟了世界能源發展的新格局。”劉振亞說。
全球能源互聯網這一構想的提出,是基于化石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導致的資源緊缺、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諸多全球性難題,以及人類社會面臨的日益嚴峻的化石能源困局。
有關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探明儲量分別僅能開采110年、53年和54年。此外,化石能源消費每年排放二氧化碳320億噸,二氧化硫1.2億噸,氮氧化物1億噸,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問題。
與化石能源相比,清潔能源儲量豐富。據統計,全球水能資源超過100億千瓦,陸地風能資源超過1萬億千瓦,太陽能資源超過100萬億千瓦,僅開發其中0.05%就可以滿足未來人類社會的能源需求。
“傳統的能源發展方式難以為繼,清潔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將是大勢所趨。”劉振亞說,習近平總書記倡議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世界能源發展的必由之路,必將推動全球綠色清潔可持續發展。
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實質是“特高壓電網+泛在智能電網+清潔能源”。他說,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才能實現清潔能源的大規模開發、配置和高效利用,從而加快“兩個替代”,即在能源開發上實施清潔替代,以水能、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動能源結構從化石能源為主向清潔能源為主轉變;在能源消費上實施電能替代,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來的是清潔發電,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這是解決世界能源安全、環境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的治本之策。
特高壓和智能電網建設是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重要平臺
劉振亞認為,未來幾十年是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關鍵期,總體分為國內互聯、洲內互聯、洲際互聯三個階段。從現在到2020年,加快推進各國清潔能源開發和國內電網互聯、智能電網建設;到2030年,推動洲內大型能源基地開發和電網跨國互聯;到2050年,加快“一極一道”能源基地開發,實現電網跨洲互聯,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聯網。
目前,我國在特高壓、智能電網和促進清潔能源發展等方面取得創新突破。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建成一批智能電網重大創新項目。我國成為世界風電并網規模最大、光伏發電增長最快的電網,中國電網技術裝備和安全運行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已建成“三交六直”9項特高壓工程,在建“四交三直”7項特高壓工程。
中國特高壓和智能電網的成功實踐,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奠定了重要基礎。劉振亞表示,“我國已經成功掌握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技術,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距離達到1500公里,±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距離可達5000公里,全球各大清潔能源基地與負荷中心之間的距離都在特高壓輸送范圍內。”
此外,全球電網互聯發展趨勢明顯。在北美、南美、歐洲、南部非洲、海灣國家已經形成一批跨國互聯電網,一些跨洲聯網方案也在推進中,將有力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構建。
據估計,全球能源互聯網建成時,每年可替代相當于240億噸標準煤的化石能源,減排二氧化碳670億噸,碳排放可控制在115億噸左右,僅為1990年的一半,能夠實現全球溫升控制在2℃以內的目標。
凝聚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強大合力
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大、增長快、峰值高,碳減排面臨巨大挑戰。今年8月,美國發布《清潔電力計劃》,提出到2030年美國電力行業要在2005年的基礎上,實現二氧化碳減排32%。這個計劃被視為美國應對氣候變化邁出的“最大最重要一步”,為美國氣候談判贏得了主動,同時也給我國帶來巨大壓力。劉振亞說,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道路創新,也是我國破解減排困局的戰略選擇。
預計到2020年,我國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將分別達到3.5億、2.4億、1億千瓦,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需要在全國優化配置和消納。
劉振亞表示,發展特高壓和智能電網是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關鍵。要加快已納入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四交四直”及后續“五交八直”特高壓工程建設,把國家電網建成網架堅強、廣泛互聯、高度智能、開放互動的世界一流電網,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國家正在推進的“一帶一路”戰略,將加快我國與周邊國家的能源電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助推洲內互聯。劉振亞表示,下一步,要加快推進與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緬甸、老撾、尼泊爾、泰國等周邊國家聯網工程,用十年左右時間基本實現與周邊國家電網互聯互通。建好巴西美麗山水電一、二期特高壓送出工程,推動特高壓技術在世界范圍內應用。
全球能源互聯網構想的推進還面臨不少現實問題。例如,短期內,風能、太陽能發電綜合成本仍然高于化石能源;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和可行商業模式,涉及許多國家間合作等問題。
劉振亞希望,通過搭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交流平臺,聯合國際有關組織,盡快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相信隨著技術進步和國家間的深化交流合作,全球能源互聯網將讓‘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的那一天早日到來。”(于佳欣)
6月21日,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謝伏瞻,河南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潤兒與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舒印彪在鄭州會談。
中國最后3.98萬無電人口分布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稱多縣、囊謙縣、雜多縣、治多縣、曲麻萊縣以及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班瑪縣和久治縣,區域面積達40萬平方公里。
據通報,國網企業管理協會副秘書長李富生犯有違反“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和違反財務制度錯誤,給予黨內嚴重警告和行政記過處分。新疆阿克蘇烏什縣供電公司經理易四海和黨支部書記王慶艦設立“小金庫”,給予二人黨內嚴重警告和行政撤職處分。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國網只是說社會資本可以做充電樁,它們沒有獨霸這一領域,并提供相應支持,但關鍵是誰愿意做
這一輪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打頭陣”的能源領域再下一城。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占到80%以上國土面積的國網經營區內,分布式電源并網容量達128萬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121萬千瓦。
國家電網公司27日宣布首次向社會資本開放分布式電源并網工程和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兩個市場領域。
國家電網向社會資本開放分布式電源并網工程和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兩市場規模將達2000億
爭議不斷的特高壓建設問題結論正在浮出水面。國家電網公司昨日發布消息確認,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壓交流工程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國家即將批準建設的12條輸電通道包括國家電網公司4條特高壓交流工程和4條特高壓直流工程。
今年3月有媒體曾報道國家審計署將入駐國家電網,并開展對原北京電力公司總經理朱長林的離任審計。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4月21日發布消息稱,寧夏電力公司銀川市供電局局長馬林國(副廳級)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國電總經理助理朱長林被查,電力反腐首次由地方上升到國家層面。
今年3月有媒體曾報道國家審計署將入駐國家電網,并開展對原北京電力公司總經理朱長林的離任審計。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4月21日發布消息稱,寧夏電力公司銀川市供電局局長馬林國(副廳級)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國家電網華北分部主任朱長林被調查】 據媒體報道,國家電網華北分部主任朱長林被帶走調查。今年3月已有報道稱審計署將入駐國家電網,并開展對原北京電力公司總經理朱長林的離任審計。
映象網訊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安排,3月6日,由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紀檢組長王志宏帶領的國家電網公司審計組進駐河南電力公司,對公司開展任期經濟責任審計、人力資源管理專項等5項審計工作。當天,審計組召開進點會,宣讀國家電網公司審計通知書,安排審計配合工作。公司領導侯清國、李學軍、王樹炎、張中青、陳昭功出席會議。
1月21日,記者從國網江西省電力公司農電工作部獲悉,國家能源局正式來函確認江西2014年農網改造升級投資規模26億元,投資規模列全國第一,創歷史新高。
《電線電纜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出臺,線纜行業格局將會進行一次重新洗牌,一批符合新時期的電線電纜企業將迎來飛速發展,而作為電纜中的一匹“黑馬”的特種電纜卻將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