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快速杠桿化的牛市,也品嘗了迅速去杠桿化所帶來的陣痛,隨著9月僅剩2個交易日,A股投資者今年已翻過三個季度。雖然指數顯示投資者整體仍略有浮虧,但并不妨礙投資者隊伍的整體壯大。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下稱“中證登”)的數據顯示,2015年初A股自然人投資者的數量約為7200萬。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18日,A股自然人投資者已上升至近9400萬人,相比年初擴大了近三分之一。換個角度而言,平均每四個A股股民中就有一位2015年新入市的投資者。
如同指數的表現在6、7月間的鮮明反差,股民入市的節奏在二季度和三季度間也快慢分明。僅第二季度,就有約1400萬新投資者開戶。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股市的財富效應是現實中決定新開戶數據的最重要因素,一旦股市的財富效應減弱,股市的吸引力將大打折扣。
而今年的轉變又格外快,股市在短時間內的迅速變臉震懾巨大,致使場外投資者密集追高開戶而不是逢低開戶的現象加劇。本月前三周數據顯示,9月迄今新增自然人投資者約78萬人,全月新增水平應在100萬人左右,與6月份單月新增463戶萬相比,場外投資者的入市熱情大為冷卻。
一海外機構人士認為,相對于中長期配置的估值吸引力,A股投資者更容易受短期趨勢的影響。這點既反映在場內資金的動作,也反映在場外投資者的入市選擇上。“對我們而言,投資A股會有自己的估值中樞,但同時也會尊重趨勢,估值可能用來判斷趨勢的反轉力度更為合適。”
值得一提的是,數據顯示,9月以來持倉A股的投資者數量首次出現下滑。6月中旬以來,大盤雖然經歷了持續的調整,持倉A股數量的投資者在7月和8月仍有小幅增長。
但進入9月后,持倉A股的投資者數量經歷了連續三周的下滑,從8月末的5092萬戶下滑至9月18日的5029萬戶,部分投資者選擇了清倉觀望。而在上述機構人士看來,目前的估值已經回到他們的判斷點位,雖然無法確定反轉的確切時點,但已經選擇跟隨趨勢逐步建倉。
此外在機構賬戶方面,證券投資基金及基金公司專戶理財產品類增長迅猛,均獲得了成倍的增長。基金公司專戶理財賬戶在年初僅為9448戶,8月末便增長至20743戶,證券投資基金類賬戶更是從年初的5080戶增長至8月末的14225戶,獲得了近兩倍的增長。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海外資金將A股納入資產配置池,QFII及RQFII賬戶也有較大增長,其中RQFII賬戶增加了近一半。
相比上述各類賬戶,社保基金的開戶動作顯得更令人注意。從去年7月新開賬戶以來,社保基金在一段時間以來再無開戶動作。但在7月一系列救市舉措中,社保基金一月間新開立46個A股賬戶,滬深兩市各為23個。雖然此次開戶在業界看來是出于維穩股市的需要,不宜用來做“社保精準抄底”的解讀,但在三季度行將結束之際,有機構人士認為上述新開社保賬戶的布局將在三季報中有所展現并將有一定的指向意義。相比原有社保賬戶而言,新開賬戶不受制于原有持倉的影響,建倉的自由度更大,也更能反映社保資金對個股的青睞程度。
近期以來,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炒作概念的行為態度可謂非常明確。在年初的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上,時任證監會主席就曾明確表示“上市公司要立足于公司價值持續增長進行市值管理,堅決不搞偽市值管理、真欺詐操縱;立足于做強主業進行融資,不能總想‘以錢炒錢’、賺快錢”。同時點名批評“有的公司隨意更名編造題材,迎合市場炒作”的現象。
2016年,利率下行周期疊加市場波動加劇,對于大型機構投資者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似乎是為了印證“不是熔斷惹的禍”這一說法,昨天,指數熔斷制度暫停的第二個交易日,A股再次暴跌至“熔斷閾值”,兩市再現千股跌停。
A股再次暴跌至“熔斷閾值”,兩市再現千股跌停。
滬深300指數盤中大跌逾7%,再次觸及熔斷閾值,兩市累計交易時間僅15分鐘,A股今年來開市4天2天提前收盤。截至發稿,滬指跌7.24%報3115點;深成指跌8.35%報10745點。
12月10日從科技部獲悉,據報道,日本大阪大學大學院理學研究科附屬強磁場科學研究中心的萩原政幸教授和日本首都大學東京大學院理工學研究科的真庭豊教授共同研究,在單層碳納米管內充填氧分子,成功開發了可成為納米結構新型磁性體的納米線。共同研究組在單層碳納米管內充填氧分子,使氧分子的集合體一體化形成新的磁性體。
昨日金融地產股帶動滬指強勢上攻,收盤大漲2.33%,收復3500點整數關口,報3536.91點。
我還沒有親眼見過文件,畢竟監管層文件是下發到總裁辦。公司領導直接向我們傳達文件精神,取消自營每天凈買入這件事是真的。
此番重新亮相,10家公司在擬發行股數等方面并無變動,部分公司公布了三季度財務數據。
當天交易數據顯示,包括上海機場(30.39, 0.00, 0.00%)、東北證券(17.38, 0.00, 0.00%)(000686.SZ)、農產品(15.24, 0.00, 0.00%)(000061.SZ)等近百家上市公司均在尾盤出現大量頂級賣單。
徐翔這位名噪中國資本市場多年的落馬私募大佬的“投資神話”從何而來?
昨日,盡管券商股有小幅調整,但在銀行股的強力支撐下,市場回暖態勢延續。
有市場人士認為,目前機構倉位整體偏低,也為年底和明年一季度A股預留了更多的加倉空間,利空可能會演變為利好。
在IPO重啟消息面世之前,市場多數投資者都較為迷惘,紛紛打聽券商股為什么漲?
從市場的資金面看,市場的量能快速放大,兩市的成交額接近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