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梳理發現,一年來,包括北京、武漢、西安、青島在內的城市,發生了招行銀行卡被盜刷的事件,被媒體進行了報道。在這幾起盜刷事件中,一些客戶認為,自己的錢放在銀行,銀行就負有保護資金安全的責任。
據了解,銀行卡被盜刷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持卡人丟失、泄露銀行卡及密碼,不法分子直接用原卡取現的盜刷行為;二是不法分子獲取銀行卡賬號、密碼,通過克隆、復制出偽卡進行盜刷。
法制日報報道稱,法官認為,如果是真卡交易,是由于持卡人的原因導致他人獲取了銀行卡和密碼,持卡人卡內資金的損失應當由自己承擔。在偽卡交易的情況下,持卡人卡內資金損失的責任由誰承擔,則需要法院結合相關證據,綜合進行判斷。
銀行卡遭盜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對于已曝光的盜刷事件,最新的進展如何?關于銀行卡盜刷問題,招行內部是否有賠付標準、規定?客戶應如何防止類似事件?中國經濟網記者就此采訪招行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業內人士建議,銀行應不斷提升風險防控意識,提升識別能力,維護客戶資金;客戶也要提高對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輕易泄露個人重要信息,同時還要提高自身的防騙意識。
北京:卡中30萬元被盜刷 密碼也并非簡單數字
據北京晨報報道,家住石景山區的李小姐,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的招行儲蓄卡中的30萬元不翼而飛。據李小姐回憶,這是一張招行的磁條儲蓄卡,密碼也并非簡單數字,自己也從未暴露過密碼給其他人。
事件發生后,李小姐開始了與銀行漫長的交涉過程。在找客服、報警無果后,李小姐咨詢了律師,決定向銀行申請墊付,但被告知需要到銀聯調單查詢當天的刷卡記錄。
李女士表示,事發后,銀行建議她將其他的磁條卡都換成芯片卡,但銀行卻沒有正面回答過磁條卡的安全問題。律師告訴她,用戶把錢存在銀行,相當于跟銀行結成了契約關系。現在銀行的技術鑒別不出真偽卡,由此給用戶造成損失,這個責任他們是不能推卸的。
西安:兩張卡被盜刷31筆 沒收到一條短信驗證碼
據華商報報道,今年7月,段女士的兩張招行卡遭人盜刷,總計盜刷31筆,刷走資金1.8萬元。然而她說,自己的手機一條短信驗證碼都沒收到。
段女士說,其中一張銀行卡,一直在使用手機銀行和一個第三方購物軟件,以前還使用招行網頁版繳過電話費;而工資卡6月份因為轉賬需要才開通了手機銀行,平時很少用。對于兩張卡上資金都被盜刷,她感到很不理解。她覺得,自己的錢放在銀行,銀行就負有保護資金安全的責任。
招行白沙路支行大廳主管田女士表示,這些資金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刷走的。用第三方平臺支付,不需要輸入銀行卡密碼,銀行也無法監管。只要用戶注冊使用了第三方支付平臺,就可以按照第三方規定的驗證方式,進行支付和劃轉,所以手機短信驗證碼非常重要。發生類似情況,一定要到公安部門報案,將報案的書面回執材料交給銀行,銀行就可據此向相關第三方申請資金凍結,并進行資金流向查詢,盡力挽回或減少客戶損失。
北京:招行一卡通小額直付遭盜刷 銀行承諾暫時墊款
據北京晚報報道,2014年7月,北京、廣州、杭州、西安等多座城市50余名招行一卡通持卡人發現,自己的銀行卡通過網上支付渠道被盜刷,盜刷金額在199元至199.99元之間。受害人認為,是銀行默認開通的小額(200元以下)快捷支付為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機。
招行北京分行相關負責人回復稱,總行已匯集多名用戶的案件向深圳公安局報警,并在6月30日關閉了小額直付功能,現在客戶發起網上交易必須輸入卡號、密碼,并經過U盾或手機驗證碼驗證才能完成。
上述事件已查明,被盜資金主要用于購買中國移動[微博]的充值卡。報道稱,盜刷事件發生后,招行既沒有承認過失,也沒有否認責任,而是陸續通知受害人去網點辦理“墊付”手續。北京地區受害人王先生前往光華路支行辦理相關手續,但王先生仔細看過協議后并沒有當場簽字。王先生認為,如果簽署協議,可能意味著銀行不明不白地墊付200元就沒有后文了。上海、長春等地的受害人也接到招行的通知,他們與王先生懷有相同疑問。
武漢:招行信用卡沒設密碼被盜刷3萬多
武漢晚報報道,記者于2014年10月份從江漢區法院獲悉,一男子洗腳時掉了信用卡,被沐足店3名員工盜刷了3萬多。陳某有一張招行信用卡,沒設置密碼,簽名即可消費。1月2日晚上,陳某在一沐足店消費后,不慎遺失了信用卡。
不久,沐足店員工李某清理房間時撿到信用卡,他和同事谷某和石某勾結,在隨后4天里多次跑到王家灣刷卡消費,購買金項鏈、金戒指以及蘋果手機等,共花掉3萬多塊錢。當月月底,三人辭職。
記者采訪幾位銀行工作人員,他們說同事的信用卡絕大多數都設了密碼。
青島:生日夜被盜刷10次 交易驗證碼悉數被截獲
據城市信報報道,今年6月26日,市民馬先生收到短信,是招行客服電話95555發來的轉賬提示信息,信息內容為“您賬戶于6月26日03:13分發生網上支付消費,百付寶,人民幣(6.3815, 0.0000, 0.00%)499.00元。” 與此同時,他的銀行的交易提醒信息仍在不停發送。無奈之下,心急如焚的馬先生趕緊致招行電客服電話,申請凍結了這張銀行卡。
短短15分鐘里,馬先生一共收到11條相關信息 ,其中一條為驗證碼的信息 。馬先生最后查詢發現,卡內共被轉走4990元。讓馬先生疑惑的是,10次轉賬,為何只有一條驗證碼?“既然這次需要驗證碼,為什么其他10次卻沒有發送驗證信息,如果每次都有驗證碼,我還可能被盜刷嗎?”馬先生認為銀行方面存在不可推卸的責任。
對此,銀行客服人員給出解釋是,馬先生的手機卡很可能遭人復制,交易驗證碼悉數被截獲,而馬先生收到的這一條應該是沒有被提前截獲的一條。對于工作人員的這一說法,馬先生認為缺乏說服力。
據了解,銀行卡被盜刷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持卡人丟失、泄露銀行卡及密碼,不法分子直接用原卡取現的盜刷行為;二是不法分子獲取銀行卡賬號、密碼,通過克隆、復制出偽卡進行盜刷。
鄭州市公安局東風路分局王霞警官教大家如何防止銀行卡遭盜刷。4月20日,鄭州一市民向記者爆料,在4月17日前后自己的銀行卡被盜刷58萬多元
鄭州市公安局東風路分局王霞警官教大家如何防止銀行卡遭盜刷。4月20日,鄭州一市民向記者爆料,在4月17日前后自己的銀行卡被盜刷58萬多元
老金收到信用卡升級短信,點開損失了4999元 老陳收到婚宴邀請短信,一點鏈接幾千元沒了
銀行卡遭盜刷只有自認倒霉? 不,這次法院首判銀行負主要責任。判決理由:銀行不能準確識別克隆卡,存在技術缺陷。
一張兩年前遺失的身份證,引來了一場風波。近日,市民張迪(化名)遭遇了冒名辦卡,有人利用她兩年前丟失的身份證申請了一張交通銀行(6.61, -0.07, -1.05%)信用卡,并將卡里的1.6萬元額度刷光,等到該行信用卡中心頻頻催繳時,張迪才發現自己名下竟多了一張信用卡。
據郭先生的妻子介紹,20日晚,兩人正在家中休息,突然收到4條微信提示,顯示郭先生的招商銀行卡在進行轉入他行交易,每筆金額5萬元,
秦先生的交通銀行儲蓄卡在異地被人通過ATM機盜刷了5.48萬元,他認為銀行未能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起訴要求交通銀行北京分行賠償損失。因交行北京分行未能舉證證明秦先生對涉案借記卡、密碼存在保管不善的過失,對其相關辯解,法院不予采信。
昨日,市民劉先生反映,自己從未開通過翼支付賬號,但名下招商銀行借記卡被盜刷的15345元卻通過翼支付平臺流向四川電信商城。記者隨后咨詢電信客服人員,客服稱,翼支付功能確實是在辦理4G業務默認開通的免費功能,并有快捷支付功能。
曾在民生銀行(7.92, -0.59, -6.93%)任大堂經理的史顏熙,竊取客戶銀行卡信息,并指使一對大學生情侶用偽造的銀行卡在ATM機上取現24萬余元。記者昨天獲悉,市二中院終審以信用卡詐騙罪判處史顏熙有期徒刑7年半。
警方提醒,用戶收到帶鏈接的短信,不管是熟人還是陌生人發來的短信,不管對方是以何種理由讓你打開鏈接,都不要輕易打開。一旦誤點,應立即將手機恢復出廠設置或重裝系統,清除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