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首先要加強監督
張喜武強調,國有企業改革首先要加強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這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一條重要經驗和根本保障。《指導意見》提出一系列措施,集中體現為筑牢 “四道防線”:強化企業內部監督、出資人監督、專項監督以及社會監督;健全“六個機制”:建立健全核查、移交和整改機制,建立監督工作會商機制,建立健全監督意見反饋整個機制,建立健全國有企業重大決策失誤和失職、瀆職責任追究倒查機制,建立健全企業國有資產監督問責機制,健全反腐倡廉長效機制。
科研人員、業務骨干都能當股東
關于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連維良說,要優先支持人才資本和技術要素貢獻占比比較高的轉制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服務型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支持對企業經營業績和持續發展有直接或較大影響的科研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干等持股。
更多國有資本收益全民共享
在全民共享國有資本收益、增進社會福祉方面,許宏才說,將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到2020年提高至30%,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時,將實行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政策,以利于解決代際公平問題和緩解未來養老金繳費的壓力。
將調控部分收入過高國企工資總額和水平
在談到國有企業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時,張義珍說,一方面,要改革國有企業工資總額決定機制,結合國有企業的功能定位和分類,分類實施改革,逐步擴大競爭性國有企業工資決定自主權,對部分收入過高的企業,繼續實行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雙重調控政策;另一方面,要指導國有企業深化內部分配制度改革,進一步落實國有企業內部分配自主權,由企業參考勞動力市場工資價位,結合市場競爭程度和企業經濟效益,根據崗位職責和績效貢獻自主決定不同崗位人員工資,合理拉開內部工資分配差距,增強關鍵崗位和核心人才的薪酬競爭力。據新華社電
央企重組實現年度目標,地方國企改革加速探索,去產能提速,國企全年利潤有望改善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無論是地方國有企業改革還是央企兼并重組均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多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均表示,從今年國企改革取得的成效來看,不僅改革領域正在逐步擴大,改革力度也在逐漸加碼。
截至目前,近七成央企實現混合所有制,首批7家壟斷類央企混改試點方案即將批復。業內人士指出,下一步,無論是央企還是地方國企,各項改革措施都將進一步深化,尤其在兼并重組、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去產能方面將取得實質性進展,從而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
當前社會上對國有企業改革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不利于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走出認識誤區、凝聚社會共識,對于順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河南省委省政府主導的這場“打贏國企改革攻堅戰”中,這些國企究竟經歷了什么樣的考驗,還不得而知。但毋庸置疑的是,“涅槃重生”成為國企負責人口中最常提起的一個詞。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特別是一些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國民經濟的關鍵和重要部門中處于支配地位,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最根本的是加強黨的領導。國企改革正處于攻堅期和深水區,黨的領導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國企要改革,就要求國企干部不僅能懂,還要深懂,提升整個國企的精氣神,俗話說,國企強不強,就看“領頭羊”。
深化國企改革,確保“兩個毫不動搖”,應繼續抓好國企領導人員這個“關鍵少數”的教育工作。
據了解,目前不少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原有國有劃撥土地需繳納金額較大的土地出讓金,這增加了企業改制成本,影響了改制工作的推進,國資委等部門對此已經進行了多輪調研。與此同時,包括廣東、江西、上海等國企改革重鎮,都針對改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政策支持。
關于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肖亞慶指出,已出臺了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有序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鼓勵和規范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引入非國有資本。李錦指出,“批示把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聯系在一起,國企改革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抓手,治理僵尸企業又是重中之重。
業內人士指出,下半年圍繞國企改革的市場化重組大潮涌動,核電、航空、航運、軍工、鐵路等五大行業的重組預期較高。梳理各省市的國企改革政策,混合所有制改革,兼并重組、員工持股和引入戰投已成為重要舉措。
如果說國企法人治理結構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并不能實時呈現在公眾面前,那么,國資管理體制改革將帶來的國資委職能的轉變,將會顯現得格外清晰。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在大部分地方叫做國資委,是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的唯一機構。
“人到哪兒去” 從分析來看,國企的“三供一業”負擔較重,核心是社會移交改造費用巨大。
河南此輪深化國企改革,要求國有工業企業必須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產權多元化。同時,鼓勵集體資本和社會資本參股國企,從根本上改變國有獨大、國有全資這種單一的產權結構,甚至“宜退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