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P2P網絡投資平臺迅速興起,但與之對應的監管體制卻沒有跟上行業的發展速度。
9月7日,深圳知名P2P平臺融金所18 位高管被帶走調查的消息引起行業廣泛關注。隨后,融金所發布公告證實該平臺正在配合調查。目前融金所這一事件還未定性,不過也已經引起行業強烈關注。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這一事件對P2P平臺產生很大的震動,目前業內也在密切關注事件進展。
深圳一家互聯網金融企業CEO表示,經偵大隊的行動有很強的威懾作用,可以讓各家平臺能夠更加規范地開展業務,長期來說對行業是利好的。
8人正配合調查
9月7日,有消息稱,深圳經偵大隊調查P2P平臺融金所,融金所18人因此被帶走調查。9月8日,融金所發布公告稱,截至當日中午12點,7日協助調查的18名員工,已有10位陸續回到崗位,另外8名正在全力配合相關部門的調查工作。
官網資料顯示,融金所是深圳市融金所資本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獨立運營的P2P平臺,于2013年5月正式上線。其主要進行的是車輛抵押貸款業務,目前在全國有31家分公司,平臺上的項目收益率根據其期限不同大約維持在15%到18%不等。根據其官網資料,目前該平臺累計交易額約47億元。
9月8日,融金所平臺在正常發標,截至當日18:30,官網公布的數據稱其當日成交1142萬元,上一日成交為2618萬元。
融金所在9月8日傍晚發布公告稱,“9月7日上午,深圳經偵大隊到訪融金所集團總部例行常規檢查,和集團領導層及部分員工進行了深入調查和交流。目前配合調查工作正在進行,公司業務運營一切正常。”融金所同時還發布了部分高管回歸工作崗位的圖片。
制度缺陷亟待彌補
P2P平臺經營的合規性和風險問題,一直伴隨著這個高速發展的行業。不過此前警方多在平臺風險暴露(如兌付危機、跑路等),投資人報案之后才會介入,但近期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融金所并不是最近唯一被調查的P2P平臺,近期多個城市均有警方調查P2P平臺的消息傳出。
此前有消息稱,同在深圳的另外一家互聯網金融平臺——國湘資本多位高管被經偵帶走調查。國湘資本在9月8日發布公告稱,“為配合近段時間全國范圍內的金融秩序整頓(股市震蕩期,第三方支付被限、P2P行業整頓等),國湘資本網目前各項業務暫停,但集團業務仍然健康在發展之中,僅國湘資本網部分高管及員工正在協助有關部門調查中。”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最近兩個月以來,經偵對這金融領域是查得比較緊。目前融金所這一事件還未定性,不過也已經引起行業強烈關注。
“很嚇人”,深圳一家P2P平臺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表示,因為目前不了解具體情況,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很多平臺負責人和高管有點恐慌。
而深圳地區另外一家平臺高管也表示,主要是平臺完全不知道這次的(被調查企業)被調查的原因和問題是什么,目前的行業現狀是,很多的平臺都沒有完全規范,現在突然收緊,對行業的沖擊和影響都會比較大。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比認為,對平臺的嚴厲能夠促進行業規范,這次經偵的嚴厲行動有很強的威懾作用,可以讓各家平臺能夠更加規范地開展業務,長期來說對行業是利好的。
華南地區一家P2P平臺人士也表示,從投資人的角度來說,勢必會讓他們重新審視平臺的安全性;平臺制度設計上的缺陷亟待彌補,必須加強保障措施。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借助互聯網金融的模式“加杠桿”進行購房,可能驅使一些收入較低或不穩定人群、高風險傾向人群涉足住房融資,容易產生“次級貸款”,加大房地產金融風險。
P2P平臺鑫利源在去年10月1日發布清盤公告后,于11月23日匪夷所思的發布了一條“跑路公告”,公告為兩張空蕩蕩的辦公室照片。
去年高調請來皇阿瑪張鐵林做代言的P2P公司鑫琦資產爆發兌付危機,涉及金額超過19億元,目前公司大門緊鎖。
而在去年11月23日,鑫利源發布了一封名為“跑路公告”的跑路公告,說自己要跑路了,并且附上了人去樓空的辦公室照片。
隨著十三五規劃中“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建議的提出,沉寂已久的P2P監管似乎又重回人們視線;9月16日,李克強總理召開金融座談會使P2P再度提上議程。政策的重視,一方面預示著P2P行業的前景可期;另一方面伴隨著行業地位的提升,P2P的關注度也持續走高。但截至目前,P2P發展前景仍不容樂觀。伴隨著整體經濟形勢的下行,原本就面臨優質資產開發瓶頸的P2P行業陷入了更為嚴峻的“資產荒”。
行業亂象橫生,同質化泡沫嚴重,過度競爭、詐騙、經營不善等問題頻繁發生。
有數據顯示,今年截至9月份,有677家P2P問題平臺跑路。而去年全年,只有122家跑路!
不得不說,“野蠻生長”成了互聯網金融近兩年的代名詞,但也伴隨著很多問題。由于監管政策的缺失和投資人對超高利息的追捧,P2P網貸行業魚龍混雜。
P2P網絡借貸。2014年P2P網絡借貸平臺涉嫌非法集資發案數、涉案金額、參與集資人數分別是2013年全年的11倍、16倍和39倍。這類案件有一些是以P2P為名行集資詐騙之實;有些則是從傳統民間借貸、資金掮客演化而來,以開展P2P業務為噱頭,主要從事線下資金中介業務,開展大量不規范的借貸、集資業務,極易碰觸非法集資底線。
查平臺非法集資,可以說就是在查資金池,因為資金池只是違規而不違法,查起來存在法律障礙,所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就是適用法律的突破口。
8月新增問題平臺波及全國 21個省份,其中廣東、山東問題平臺數量最多,各有11家。
監管層對于P2P的監管細則已經基本制定完畢,或將于10月公布,細則內容包括平臺不得設立資金池,須做純信息中介;平臺須與銀行進行資金存管業務,實繳資本必須達到5000萬以上等。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明確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應當認定為無效;而雙方約定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有權要求借款人按照約定利率支付利息;年利率在24%-36%之間的屬自然債務區,不受法律保護。
為了創新,P2P平臺也是想盡了招。北京商報記者近日了解到,部分P2P平臺開始和信托公司合作,給信托公司的合格投資者提供信托抵押融資服務。
互聯網金融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P2P網貸在新年伊始頻頻曝出大雷,其中不乏大平臺、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