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參考報》記者初步統計,上半年有28個省(區、市)的地區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快于一季度,近一半達到或超過了年初預期目標;但是,在12個公布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的省(區、市)中,有5個跑輸當地的GDP,一半沒有達到7.6%的全國平均增速。此外,在13個公布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的省(區、市)中,有8個低于6.7%的全國平均增速,占比達到61.5%。
由于一些省(區、市)向公眾公布的收入數據不夠完全,截至目前,《經濟參考報》記者只能獲得12個省(區、市)的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數據。根據已經公布的數據,計有北京、廣東、福建、海南、廣西5個省(區、市)的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跑輸給了當地的GDP,其中4個位于東部沿海地區。
有分析認為,東部地區部分省份收入增長減速,可能和其經濟結構在全國率先調整有關。可查數據顯示,從去年全年到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已經不少于3個季度累計居民收入跑輸GDP。對此,中國社科院工經所副研究員原磊解釋說,由于服務業的生產率總體低于制造業,所以從事服務業的人群,平均勞動報酬率低于第二產業也不足為奇。
但是,更多的還應該從二季度情況變化找原因。
通過數據比較可知,北京、廣東、海南的居民收入在一季度時還都快于GDP增長,廣西則是持平,但是到了上半年,情況截然相反。此外,北京、廣東、福建、廣西的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長還慢于一季度。考慮到北京、廣東、福建、海南均位于東部,廣西亦是我國與東盟貿易的主要省份之一,二季度貿易條件惡化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考慮到多個省份的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低于全國,與GDP的比較情況有所背離,上半年居民收入放緩很可能并不是這幾個省份獨有的現象。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經濟形勢是收入增加的“底盤”,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居民工資性收入必然會減少,財產性收入增速也會放慢。
蘇海南認為,居民收入增長慢于GDP增速至少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工資性收入增長放慢。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工業發展報告2014》預測,中國的工資水平在今后一段時間內不會像前幾年那樣大幅增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亦顯示,2011年到2014年我國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分別為22%、20.2%、17%、14.1%,呈現逐年下降趨勢。
其次,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正在推進,職工開始需要交納社會保險費,而在基本工資調整后,“一進一出”后其實只是補足了社保繳費,使得職工當前的可支配收入減少。
第三,與近期的資本市場波動也存在一定關系。“股市暴跌號稱消滅了60萬中產階層,其中恰恰是發達地區的股民比例較高。”蘇海南表示,市場中散戶基本是只賠不賺,導致財產性收入增速放慢,有些人甚至可能要折騰十幾年才能補回來。
還有觀點認為,部分地區居民收入增長放緩跟地方財政收入減速,且地方政府工作積極性不高有關。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說,民生問題被一些地區忽視,不能因為財政收入或資金來源困難就對解決民生問題產生不積極的情緒。
蘇海南認為,出現居民收入增長慢于GDP增速的問題,反映了我國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兩個領域都出現了偏差。要扭轉這一趨勢,政策上應堅持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與此同時,勞動者應提高自身素質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更重要的是,要繼續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把蛋糕分好,使得分配制度機制更加公正,形成激勵效應。同時,社會保障的托底作用要隨著經濟發展不斷提高,使得城鄉居民更好地分享經濟發展成果,在生存的基礎上有尊嚴地生活。
已有27個省份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居民收入情況。
近日,中國各地2015年前三季度居民收入數據陸續出爐。據中新網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26日,全國至少已有25省份公布了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上海、北京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7568元、36047元。
近日,中國各地2015年前三季度居民收入數據陸續出爐。據中新網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26日,全國至少已有25省份公布了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跑贏”GDP;衡量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數進一步收窄,收入分配結構進一步優化。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2%。
居民儲蓄率雄居全球首位,這意味著中國普通老百姓的手中余錢越來越多了,也意味著國內金融機構有充足的信貸資金支持經濟的發展。然而,欣喜的同時,不能不看到其中存在的問題。
居民儲蓄率雄居全球首位,這意味著中國普通老百姓的手中余錢越來越多了,也意味著國內金融機構有充足的信貸資金支持經濟的發展。然而,欣喜的同時,不能不看到其中存在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遲福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稅收在整個收入分配中的調節作用越來越凸顯。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通過實施大規模國家減稅來提高居民收入繼續成了委員代表競相呼吁的焦點議題。
宋國青,現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兼任高盛高華證券特別顧問。宋國青在談到前面的悖論時,通過圖表比對了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速度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速度運行趨勢的異同。
由于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在同等居民收入總量的條件下,收入差距越大(基尼系數越高),在收入總量中用于儲蓄(投資)的比重越大,用于消費的比重越小。這是中國“十二五”規劃要求提高居民收入比重,縮小居民收入差距以將居民消費轉化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的原因。
國家統計局今日發布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顯示,GDP同比增長6.7%,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
據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國家統計局19日發布的2015年經濟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超過同期6.9%的GDP增速。
近日,中國各地2015年上半年居民收入數據陸續出爐。在城鎮居民收入方面,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廣東、天津、福建、山東這8個地區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上半年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升,但不能盲目樂觀,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交通銀行認為,房地產市場調整預期增強,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仍有下行壓力,或將成為拖累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最大不確定性。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上半年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升,但不能盲目樂觀,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交通銀行認為,房地產市場調整預期增強,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仍有下行壓力,或將成為拖累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最大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