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擴大匯率波幅將減少人民幣加入SDR的技術障礙。
《證券日報》記者從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獲悉,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7月29日報6.1150,較上一個交易日小幅上漲4個百分點,升至7月14日以來最高點。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普遍認為,為了今年10月份人民幣實現納入SDR,中國將加快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預計兩個月內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區間將擴至3%。
自2005年7月21日央行實施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至今已有十個年頭,這期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升值明顯。10年前,央行宣布人民幣與美元脫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當天的8.2765變為10年后的6.1150,人民幣累計升值逾40%。
與此同時,十年間人民幣匯率彈性實現了大幅度的提高,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從匯改之初的0.3%擴至2%。人民幣實現了由過去的單邊升值到如今的雙向波動并基本接近均衡水平的態勢。
國務院辦公廳7月24日發布的《關于促進進出口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指出,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擴大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區間。
高盛中國經濟學家宋宇表示,此前官方一直反復提出“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的目標,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近一個季度內波幅收窄,這次又將“彈性”一詞改成“區間”,似乎意味著匯率管理方法將變得更加靈活。
一位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繼續擴大匯率雙向浮動區間成為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重要一步。
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區間很有可能會擴至3%。
中金公司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人民幣日間波幅有望進一步放開,并認為此舉將有利于市場力量在人民幣匯率形成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且減少了人民幣加入SDR的技術障礙。
民生證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研究員李奇霖此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下半年將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從目前2%擴大至3%是有可能的,因為人民幣匯率必須更加靈活、更有彈性,反映市場供求平衡,才能有效地促進SDR合理價值的形成。如果人民幣仍然盯住美元,人民幣加入IMF貨幣籃子只會進一步增加美元對SDR估值的影響,與SDR貨幣籃子多元化的初衷背道而馳。
值得注意的是,IMF周二重申人民幣“不再低估。”早在5月份,在中國爭取儲備貨幣地位之際,IMF首次轉變態度稱人民幣不再被低估,同時,IMF指出,具有彈性、基于市場的匯率對于人民幣中期進一步升值攸關重要。
專家認為,2015年是人民幣加入SDR的關鍵之年, IMF此番表態將對人民幣順利加入SDR構成利好
2015年8月11日,央行啟動了包括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等多項內容的改革。今年5月份至7月份期間,美聯儲加息預期疊加英國脫歐公投等因素,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5月初的6.45附近下行至7月下旬的6.7關口,貶值幅度超過2000點。
5、6月份人民幣匯率貶值使得壓力有所釋放,近期大行也表現出堅決捍衛6.7元的姿態,正改變市場對人民幣階段性走勢的預期。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16年8月10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6530元,1歐元對人民幣7.4033元,100日元對人民幣6.5352元,1港元對人民幣0.85770元,1英鎊對人民幣8.6683元,1澳大利亞元對人民幣5.1047元,1新西蘭元對人民幣4.7709元,1新加坡元對人民幣4.9533元,1瑞士法郎對人民幣6.7840元,1加拿大元對人民幣5.0856元,人民幣1元對0.60342林吉特,人民幣1元對9.7350俄羅斯盧布,人民幣1元對2.0147南非蘭特,人民幣1元對165.78韓元。
從7月19日在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觸及6.7017年內低點起,這兩天人民幣匯率突然有如神助,開啟了強勢反彈行情。“市場普遍猜測,中國央行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觸及6.7附近時悄悄干預匯市,引發了這輪人民幣反彈行情。
據央行官網消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較昨日小幅回升14個基點,至1美元對人民幣6.5616元。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1月7日早上公布,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646,相比于前一交易日下調332點,創下2015年8月“新匯改”以來最大降幅。受監管層大幅調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影響,1月7日開盤后,內外人民幣匯率均大幅走低。
記者多方了解到,沽空人民幣的主要力量,除了不少境內企業避險購匯,人民幣境內外套利交易依然在“唱主角”。
自去年四季度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走低,而在新年伊始,更是呈現突破走勢,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展開了一輪快速下跌。
根據央行和外管局上個月發布的延長外匯交易時間通知,為促進形成境內外一致的人民幣匯率、深化外匯市場發展,從昨日起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系統每日運行時間將延長至北京時間23:30。對于人民幣大跌的原因,興業證券宏觀分析師王涵稱,歲末年初換匯額度更新,央行或有意讓匯率貶值以降低換匯壓力。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宏觀研究員趙慶明對記者表示,中國經濟基本面對人民幣匯率有較強支撐。“看中國的經濟基本面,不僅要縱向看自身,也要放在橫向比較中看,中國經濟表現還是較好的。”同時,監管層也在近期多個場合強調,人民幣不存在大幅貶值的基礎,將會引導市場預期向其靠攏。
12月11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在中國貨幣網正式發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對推動社會觀察人民幣匯率視角的轉變具有重要意義。為便于市場從不同角度觀察人民幣有效匯率的變化情況,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也同時列出了參考BIS貨幣籃子、SDR貨幣籃子計算的人民幣匯率指數,截至11月末,上述兩個指數分別較2014年底升值3.50%和1.56%。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官員10日在北京表示,近期人民幣匯率出現波動是匯率形成市場化過程的正常結果,人民幣不存在長期貶值的基礎。
9月末以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與即期匯率連續升值的腳步到10月12日仍未停歇。
易綱認為,長遠來看,外匯管理部門要始終把防風險放在首位,加快建立跨境資金監測預警的平臺,逐步完成跨境資金流動數據整合和數據庫建設,全面涵蓋本外幣、貿易投資、機構個人不同交易幣種、項目等跨境資金流動情況,為監管提供“千里眼”和“順風耳”。
7月9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與即期匯價雙雙小幅走強,延續5月份以來的整體穩健表現。
上周以來,伴隨美元重拾升勢,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亦持續走軟,自4月7日之后呈現“五連跌”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