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集中在30歲左右,最小的創客僅21歲。接近三分之一的創業項目是團隊創業,平均年齡不到30歲,創業項目分布廣泛,互聯網、公益環保、汽車、服裝設計、餐飲等都有涉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本次活動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創客年齡/
“85后”創業者占一半 最小創客21歲
今年29歲的張先生是第一個打進熱線電話的創客,他的創業項目是“屋頂蔬菜種植+光伏發電大棚立體種植”。“說白了就是在城市的樓頂上種蔬菜,利用薄膜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發電。”張先生說,這個創業項目已經在他心里悶了好幾年,“去年到了北京,看到北京空氣污染這么嚴重,感覺應該行動了”。
與85后的張先生一樣,報名的創客們,其中有一半都不到30歲,團隊創業的平均年齡也在30歲以下。而家在遼寧丹東的小朱今年只有21歲,是所有報名者中最年輕的的創客。小朱自己制作了一個適用于超市采購的APP,“現在是我一個人做,希望能借助這次機會,找到合伙人一起做”。
創業模式/
并肩作戰不孤單 團隊創業占到三分之一
“我們是一個團隊在一起做。”“我們有個三人團隊。”在接到的創業項目中,有三分之一的項目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而是團隊共同創業。創客們由于不同的原因,走到一起,抱團創業。
報名者魏先生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我是我們縣最懂互聯網的鎮長,已經研究了十幾年。”魏先生是河南洛陽一個鎮的鎮長,但他在工作之余,聚攏起一支30多人的隊伍,辦起了互聯網公司。
魏先生對自己的創業項目很有信心,他從河南各個高校招募了30多個成員,都是“90后”。“我們的網站正在內測,馬上就要上線了,目前最大的問題不是資金,而是人才瓶頸。”因此,魏先生希望能通過參加這次創業大賽,吸引一批優秀的互聯網專業人才。
創業領域/
創意無界限,涉及互聯網、汽車等行業
通過梳理創客們的創業項目,可以看到,他們的項目涉及許多行業領域。互聯網、公益環保、服裝設計、汽車等許多領域都有創客們的身影。這些創業項目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拘泥于傳統的行業領域,都有新的創意點子。
創客們對本次“創客中國·新青年行動”公益主題活動充滿了期待,同時,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很高。直到4日傍晚,仍然有外省的創客打電話報名。“我在北京,我們這有很多小伙伴有互聯網的創業項目,就等著這個活動的開展了。”北京創客閆女士說。華西都市報實習記者董興生
根據67家A股河南上市公司已發布的年報數據,27家上市公司實現了過億的凈利潤,其中雙匯發展、宇通客車、洛陽鉬業、許繼電氣、中原高速、平高電氣、大地傳媒、華蘭生物、中信重工、豫能控股進入了凈利潤前十名榜單,全年累計盈利130.8055億元。
五一假日的前一天,國家發改委突然約談國內主要空調制造商和銷售商。此消息一出引發外界不少爭議,行業內外都有人士認為發改委有些多此一舉,認為“空調行業廠商打打價格戰又何妨”。“店長曾經要求,在聯合促銷這幾天里,其他品牌促銷員也必須優先保證促銷品牌空調的銷售。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在昨日的大跌中,大多數散戶都沒來得及跑,不過,大都堅信,手中的股票即使被套只是暫時的。那么,昨日這場“雷陣雨”的烏云從何而來,業內人士認為,“五一”之后,消息面利空偏多,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市場信息、媒體警示、新股申購。
五一小長假后,春風和煦,天氣舒爽,今日正式迎來“立夏”節氣,而持續火爆的A股市場卻遭遇了“倒春寒”。另一邊,此前連續發文力挺牛市的主流媒體,開始“變調”頻頻提示風險,也加重套利盤涌出。
昨天,A股接連失守4400點、4300點整數關口,創近4個月來的最大單日跌幅。近期新華網、《人民日報》、央視等媒體連續警示風險,市場分析認為,這是對連續瘋漲的股市進行的先期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