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出口增速大幅反彈外,2月主要宏觀經濟數據均出現了下滑,分析稱經濟仍有下行壓力,貨幣寬松帶動經濟反彈只能是美好的愿望,現實依然殘酷。
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數據顯示,1-2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幅從12月份的7.9%降至6.8%;1-2月份名義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幅從12月份的11.9%降至10.7%;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從12月份的15.0%降至13.9%;房地產銷售面積同比增速為-16.3%。
“1-2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9%,較去年15.7%的增速可謂跳水式下跌,主要原因在于制造業投資大幅下滑。”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說,經濟低迷政策將會繼續寬松,但是否會立刻進一步放松就需要根據3月生產恢復的情況再做判斷。
“房地產銷售面積同比增速為-16.3%。”國家統計局研究所原所長潘璠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說明取消限購限貸作用有限,還應該讓價格回歸價值。
根據國家統計局10日公布的數據,2月份CPI環比上漲1.2%,同比上漲1.4%;PPI環比下降0.7%,同比下降4.8%。
潘璠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對于CPI和PPI這兩項指標的變化,首先應當著眼生產者角度,由于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升,產品的生產成本應該不斷下降,其價格也應該有所下降。其次應當著眼百姓角度,在經濟增速不變的情況下,CPI漲幅越低,收入的實際增幅就越高。“如果在淘汰落后產能、生產力水平提升、成本降低的基礎上帶來價格下行,對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難道就不是好事嗎?”潘璠說。
前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6.7%。第三產業拉動三季度經濟趨穩、消費對經濟的貢獻不斷增強,工業增速加快,從系列經濟指標看,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亮點明顯,好于預期。
雖然宏觀經濟形勢仍然十分復雜,特別是國際經濟仍處于非常困難的狀態,我國經濟也在內外矛盾的共同影響下,面臨著下行壓力,但是,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審時度勢,采取了一系列穩增長措施。作為衡量經濟數據、經濟增長指標有效性的鐵路貨運量、發電量和信貸數據,則出現了持續改善、穩步反彈的跡象。
在東北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正是被權力“美容”過的數據,讓這些地區,在面臨經濟“積弊”的時候。
國家統計局今日將召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公布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等經濟數據。此次是官方在實行分季核算這一新的標準后,首次公布GDP。
此次是官方在實行分季核算這一新的標準后,首次公布GDP。
國家統計局今日將召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公布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等經濟數據。此次是官方在實行分季核算這一新的標準后,首次公布GDP。
據了解,截至7月21日,共計有21個省(區、市)公布了當地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各地GDP同比(比上年同期)增長速度均快于一季度,且僅河北一省增速慢于7%的全國平均速度。除東北地區數據尚未公布外,東、中、西部省份普遍出現了經濟趨穩回暖跡象,其中又以東部最為明顯。
業內人士表示,低通脹壓力仍然偏大,最快6月份迎來降準降息。
當然,這要求國家產業創新政策做出適當調整,更需要各級地方政府的具體施政者能夠快速適應新的增長動力。地方政府唯有從政策落實、改進行政作風、強化服務意識上下手,才能適應“互聯網+”新潮流,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只要不出現大的意外情況,中國經濟在二季度有望止住下滑,在下半年則有可能出現回升。2014年下半年以來的經濟下滑,在數據上已經體現其延續到2015年的趨勢,但是,今年一季度的經濟狀況應該會是全年的最低點。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今天,國家統計局公布一季度經濟數據。如此前預期,中國一季度GDP增速放緩至7%,與年初政府設定的7%左右增速目標相適應。中國經濟網通過可視化處理,讓你對一季度中國經濟形勢一目了然。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5日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九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的發言中宣布,中國將采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公布特殊標準(SDDS)。
現貨市場:建材市場,昨日市場建筑鋼材部分品種繼續小幅上漲,但漲幅明顯放緩。綜合來看,黑色相關品種昨日整體加大回落幅度,尤其螺紋鋼表現最弱,收跌2.41%;焦炭表現相對最強,微漲0.09%。預計今日螺紋1505合約下跌,目標2525;熱軋1501合約下跌,目標2835。
國家統計局10月21日發布了三季度的經濟數據。美國彭博社(Bloomberg)的文章稱,中國第三季度GDP增速高于預期的原因在于出口的強勁以及服務業的良好發展。
顯然,傳統的要素驅動型、粗放型發展模式讓中國不少企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已成為它們發展的必然選擇。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更多運用改革創新辦法,精準發力、定向施策,密集出臺各類專項政策,為企業創新、改革創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