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頻道 > 財經要聞 > 正文

                存款去哪兒了? 居民存款漸成高風險

                2015年01月30日08: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5034

                  作為世界上居民儲蓄率最高的國家,在4.3億戶家庭中,儲蓄存款被認為是最安全的資產保存形式。然而,近日各地銀行卻頻頻出現存款“失蹤”怪象:浙江杭州42位銀行儲戶發現,自己的數百萬元存款僅剩少許甚至被“清零”;瀘州老窖等知名企業存款也出現“異常”,近3個月就有存在農業銀行、工商銀行的5億元不知去向。

                  存款到底是怎么丟失的?能找回來嗎?該由誰來負責?《經濟參考報》記者就此進行了一番深入調查。

                  各地頻現存款失蹤

                  2014年初,浙江杭州聯合銀行的儲戶羅先生查詢賬戶時發現,自己戶頭上的200萬元存款竟然只剩幾塊錢。他隨即向銀行方面投訴,銀行經過自查,發現存在諸多疑點。報案后,經杭州市西湖區警方查明,該案件共涉及多家商業銀行的42位儲戶,總計9505萬元存款“不翼而飛”。

                  據多位受害儲戶回憶,自己存錢時均曾遇到銀行柜臺人員推銷,承諾可將資金以某種高利息的形式存入。“經調查,這就是犯罪團伙和銀行內部人員勾結,打著高利息旗號騙取存款。”杭州西湖區警方相關負責人說。

                  經警方查明,杭州聯合銀行古蕩支行文二分理處原負責人祝某,就是導致42名儲戶存款失蹤的“內鬼”。案發前,祝某先是協助不法分子冒用銀行名義,偽造蓋有銀行公章的保證書,宣稱可提供事先一次性給予13%利息的“貼息存款”。當儲戶來到指定窗口存款時,祝再趁儲戶不備,打開轉賬界面要求再次輸入密碼,將存款轉入其同伙賬戶。

                  “經銀行自查發現,導致存款被盜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銀行工作人員在業務授權時輕信他人,核查不仔細,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杭州市聯合銀行法務部主任章小的說。

                  據警方及銀監部門通報,近期,類似的存款“失蹤”案件在浙江、河南、安徽、湖南等地屢屢發生:2014年10月,上市酒企瀘州老窖在中國農業銀行長沙迎新支行的1.5億元存款失蹤;今年1月10日,瀘州老窖又發布公告稱,在工商銀行河南南陽中州支行等處的3.5億元存款出現“異常”。

                  據某國有銀行知情人士透露,柜面人員以各種方式變相銷售保險、基金等產品,也是存款“失蹤”的原因之一。

                  “存錢回來才發現,拿到的不是存款單而是保險單。”安徽蕪湖市民宋先生告訴記者,今年1月6日上午,從北京打工回鄉的他將攢下的5萬元存入郵儲銀行南陵支行某營業部,出具的“存單”卻是中國人壽保險投保單,還標注為“銀行、郵政代理專用”。

                  “保險或理財銷售人員往往和銀行柜臺人員串通,‘忽悠’銷售產品,以分享提成。”安徽一家小額貸款公司信貸負責人透露,有些高息存款其實就是非法集資,即柜員違規將儲戶存款直接轉賬給缺錢的企業,從中賺取“中介費”。

                  “存款丟失還與銀行票證系統有缺陷,或存款人信息泄露有關。”廣東勝倫律師事務所律師劉繼承說。

                  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公開網顯示,1月8日,四川瀘州市人民檢察院對涉嫌騙取瀘州老窖存款的四人批準逮捕。嫌疑人僅通過偽造的銀行票證,就成功從銀行騙取瀘州老窖公司上億元存款。

                  多數銀行將責任推至員工個人

                  “存款丟失后,大家最關心的是能否索賠追回。”北京中銀律師事務所律師徐玉平說,現實情況是“幾乎不可能”。

                  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執行《儲蓄管理條例》的若干規定中明確表示,“國家憲法保護個人合法儲蓄存款的所有權不受侵犯。”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目前出具的存單內容中,也對銀行對存款的保管責任有明文規定。但對存款冒領、丟失應如何處理均沒有具體規定。

                  面對存款冒領、丟失等質疑,多數商業銀行往往將責任推到員工個人甚至是“臨時工”身上。

                  “確定是銀行、儲戶還是員工個人的責任十分困難。”劉繼承說。

                  安徽一些遭遇“存款變保單”的郵儲銀行儲戶向記者反映,誤導銷售多發生在偏遠地區,柜臺人員甚至折疊存單只露出簽名欄,直接讓警惕性不高的儲戶簽名。

                  有些銀行聲稱冒領人提供了儲戶姓名、開戶時間、賬號及住址等信息,因此責任在于儲戶泄露了個人信息。“但從因果關系來看,信息泄露不能說明儲戶一定存在過錯,銀行方面同樣可能造成儲戶信息泄露,直接導致存款丟失。”徐玉平說。

                  例如2005年,湖南衡陽市民胡某將1500萬元存入工行湖南衡陽市白沙洲支行,不久后卻只剩下600元。經公安機關調查,該詐騙案件3名犯罪嫌疑人中包括該支行行長的弟弟,嫌疑人偽造了存款人留存在銀行的公司印鑒,并在銀行順利調包印鑒,取走上千萬存款。

                  存款丟失后,獲賠更是艱難,扯皮數年的情況司空見慣。2008年,儲戶張某將900萬元存入工商銀行江蘇揚中支行。存款到期后,卻發現已被銀行營業部主任何衛華轉走,用于償還個人債務。經過6年訴訟后,2014年,二審法院認定銀行無過失。

                  在湖南、浙江等地發生的存款丟失案件中,儲戶索賠同樣經過多年也沒有說法。一些“丟錢”的上市公司也屢屢與銀行對簿公堂。例如,上市公司酒鬼酒2013年曾宣布在中國農業銀行杭州分行1億元存款被盜。事后盡管嫌疑人被捕、部分失款被追回,仍導致上市公司在當年虧損3668萬元。這意味著大部分損失依然由股東承擔。

                  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后郭華等專家表示,存款丟失越來越頻繁,從中小銀行到國有大行,一定程度上表明銀行對違法違規的警惕意識低下,技術升級遲緩。理論上來說,除了系統顯示錯誤外,丟錢現象完全能夠杜絕。

                  根據《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監管指引》,銀行銷售人員不得將保險產品與儲蓄存款、銀行理財產品等混淆,不得套用“本金”“利息”“存入”等概念。但是,對于銷售人員的違規行為,對機構沒有明確的處罰規定。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教授張宗新認為,儲戶與銀行間構成的是儲蓄合同關系。儲戶存在銀行的錢,如果被犯罪分子通過系統漏洞冒領,除非儲戶參與其中,否則銀行至少要承擔部分責任。

                  然而在實際中,商業銀行卻頻頻要求消費者自己取證,否則對“丟錢”不負責。“存錢時說國有大行最可靠,還有監測系統等‘高科技’保護,丟了錢又來找儲戶要證據、要錄音。”廣東一家上市公司財務總監表示,對類似案件應采取舉證責任倒置,由銀行自證沒有過失。

                  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坦言,在沒有書面證據和錄音的情況下,銷售人員往往不承認存在誤導,因此也需要督促銀行完善合同監管,健全可疑交易監測系統。“現在一些基層員工甚至私下和保險公司等第三方展開‘合作’,并享受提成,銀行方面至少應當為監管不力承擔責任。”

                  居民財富不能成為風險“高發區”

                  在國務院新聞辦23日召開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存款丟失在我國銀行仍屬少數個案,人民銀行和銀監會將督促商業銀行進一步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強化內部督察。“即便是這種個案現象,也不應該再發生。”

                  據記者了解,在杭州聯合銀行存款被盜案件中,超過5000萬元被盜存款目前已被追回,剩余缺口部分將由杭州市聯合銀行先行墊付。“總體上講,按照我國法律規定,老百姓的存款合法存在銀行后,銀行有義務保護存款人的合法權益。”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表示。

                  《關于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已明確,商業銀行不得違反規定擅自提高存款利率或高套利率檔次,不得通過返還現金等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不得通過第三方資金中介吸收存款。法律人士提示,采取現場返還利息、額外給予高息的“貼息存款”是違規行為,屬于民間借貸,儲戶不可輕信銀行員工和“中介”推銷。

                  國浩律師事務所律師曹會杰建議,由于儲戶缺乏舉證能力,可推廣銀行先行賠付、由銀行向“大盜”追責的做法。

                  專家認為,作為居民財富的重要保管者,銀行存款丟失的主因是“內鬼”頻現、欺詐頻發、違規違法操作不斷,而調查阻力大、取證難度高也給司法工作帶來困難。“司法實踐中,銀行承擔的賠償責任相對其體量來說是杯水車薪,難以構成實質性威懾。”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劉春泉指出,事發后不少銀行忙于息事寧人,并沒有嚴格內控機制的動力。

                  記者了解到,目前司法機關正加緊制定相應的解釋細則,有望明確存款類案件違法主體的責任。在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公布的保障民生典型案例中,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在一起存款盜刷判例案件判決中認定,相對于普通儲戶而言,銀行更有條件防范犯罪分子利用銀行實施的犯罪,銀行有責任制定完善的業務規范,并嚴格遵守規范。

                  “從近年的判例來看,隨著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儲戶存款有望獲得更多保障。”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執行院長傅蔚崗認為,百姓存款安全事關區域金融穩定,只有倒逼存款機構徹查違法行為,才能保障數億存款人權益。

                文章關鍵詞:銀行存款;偏離度;內控機制;存款被盜;存款類 責編:張開放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錢存哪銀行存款更“劃算”

                  6月27日,央行宣布年內第三次降息。截至6月30日,人民財經通過查閱各商業銀行官網發現,多家銀行已相繼調整利率。整體而言,城商行及全國股份制銀行要高于國有大行。

                • 錢都去哪兒了?銀行存款增速一季度直線下降

                  進入四月份,銀行業陸續發布今年一季報。在延續去年年末凈利增速回落的同時,更讓銀行揪心的存款增速也出現了大面積回落。那么,問題來了:錢都去哪兒了?

                • 銀行存款頻頻“走失” 數額觸目驚心

                  沒有短信提醒,沒有電話告知,自己銀行賬戶里的存款卻不翼而飛。據警方及銀監部門通報,存款“失蹤”案件近期在浙江、河南、安徽、湖南等地屢屢發生。單筆“失蹤”的企業存款最高達3.5億元,尚未追回的個人存款近5000萬元。這讓許多市民開始焦慮:這是咋著了,我存在銀行的錢還安全嗎?以后,我們應該把錢放在哪?

                • 銀行卡出事責任在誰

                  對于銀行來說,應當承擔的義務包括為服務整體安全性提供保障,謹慎核查證件、憑證、信息、密碼、簽名。在司法實務中,對無密碼克隆卡遭盜刷的,有的法院認為根本原因在于銀行發行的磁條卡技術含量不高、終端系統不能有效識別偽卡交易所致,并判令銀行承擔賠償責任。

                • 銀行存款屢現“失蹤” 索賠追回不能“無蹤”

                  據說每當有存款“失蹤”,確定是儲戶、銀行還是銀行員工個人的責任十分困難。而非像實際操作那樣,首先要求丟錢儲戶自己取證,以證明銀行存在過錯,否則對存款“失蹤”不負責任。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銀行頭條

                浦發銀行專注并購金融 助力中國制造“走出去” 浦發銀行專注并購金融 助力中國制造“走出去”

                保險頭條

                中國太保榮獲上海金融創新獎多個獎項

                股票資訊

                財經要聞

                網站簡介 | 招聘信息 | 會員注冊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干天天射天天操| 欧美日韩亚洲第一页|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 为什么高圆圆被称为炮架| 极品丝袜乱系列大全集目录| 天天做天天躁天天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 欧美成人高清手机在线视频| 可以免费看黄的网站| 野花社区视频www| 国产精品视频区|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日本乱子伦xxxx少妇|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播放| 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看片| 2015天堂网| 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日韩av高清在线看片|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男人把女人桶到爽| 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 1000部免费啪啪十八未年禁止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麻豆|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免费| 日本三级视频网站|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丝袜|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9一区9| 日韩午夜免费论理电影网| 亚洲最大黄色网站| 污网站免费观看污网站| 午夜福利啪啪片| 美国人与动性xxx杂交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 日本19禁综艺直接啪啪| 亚洲一级生活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 黑白配hd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