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我行一天期理財收益提高到4.8%”、“平安夜專屬理財即將登場,70天產品預期年化收益達6.2%”、“周三起手機銀行專屬理財開始認購,5萬起,35天期產品預期年化收益達到6.7%……”沒有最高,只要更高,臨近年底,受資金面影響,各路機構拿出渾身解數爭搶資金,給出了比平時高得多的“價碼”。
年末爭奪增量資金
又見收益率6%以上產品
杭州市民劉先生收到一條來自浦發銀行的手機短信,顯示自12月15日起,該行的多款理財產品收益率將上調:天添盈1號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將從4.36%上調至4.5%,周周盈的收益率從4.8%上調至5%,新客計劃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從5.7%上調至5.9%。“原以為降息會讓銀行下調理財收益,沒想到‘逆市上揚’了。”劉先生說。
“這還是一周前的事,這周起我們的收益率又上了幾個點。22日起,我們的開放式1天理財‘天添盈1號’收益率達到4.8%。”浦發銀行杭州分行財富管理部總經理郭劍說。
銀行間的“搶錢”之戰正愈演愈烈。“今天早上我剛進工行大門就有業務員推薦說可以免費把其他銀行的賬戶里的錢劃到工行賬戶,連我一張農行卡里的46塊錢都轉過去了。”徐女士津津有味地說,之前都是她向熟悉的業務員打聽消息,求推薦高收益理財產品,而最近每天都能收到三四條不同銀行推薦理財的短信,“而且預期收益率都比之前要高。”
實際上,最近把理財產品收益率調高的不在少數。錢江晚報記者在廣發銀行的官網上看到,其將于圣誕節發行多款理財產品,最高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6.1%,即使是79天的短期理財,預期年化收益率也有6.0%;而興業銀行悄悄把掌柜理財收益調到了6.6%。更有甚者,昨天杭州市民張女士收到平安銀行的短信,平安銀行手機銀行周三專屬理財,5萬元起5天,年化收益率達6.7%。
降息影響+股市行情+考核壓力
銀行終于有些坐不住了
據統計,上上周全國統計在內銀行理財產品發售數量為794款,平均投資期限為120天。其中,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累計發售779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09%,較之前上升0.02個百分點,一改過往一直下滑的趨勢。而本周,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收益率仍在逆市上漲。
按以往慣例,每年年中和年底都是銀行存款備戰、存貸比考核的重要時點,每到時點銀行都會推出短期高收益理財產品以爭奪資金。但縱觀今年全年,從春節過后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一直徘徊在4%~5%之間。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2月上旬。
但是,隨著考核時點倒計時的開始,銀行終于有些坐不住了。據銀率網數據庫統計,上周(12月13日至12月19日)共有776款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發售,平均預期收益為5.23%。其中有45款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超過6%(包含),占當期發售的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總量的5.8%。而在此前一周,發售的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超過6%(包含)的只有24款,占當期779款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總量的3.08%。
“降息本應對理財產品收益有一定負面影響,但由于最近股市行情太好,銀行攬儲壓力較大,所以理財產品收益率反而較前期有所提升。”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理財師建議,年末理財“盛宴”開啟,投資者可積極參與,“來年降息的可能性較大,投資者可提前鎖定高收益。”
保險理財叫板銀行系
收益率最高達7%
保險公司也不甘寂寞,紛紛推出理財保險,來爭搶市場資金。
錢江晚報記者在多家保險企業網站看到,最近一周內,新華保險、華泰人壽、中意人壽、合眾人壽、安邦養老、平安人壽和中國人壽推出的產品無一不以理財為主。
安邦保險推出的安邦養老樂享1號年金保險(萬能型),由兩款產品組成,具有養老保障和投資理財雙重功能。與安邦主推組合套餐所不同的是,平安人壽打出了單純的理財牌,上線了高現金價值的兩款產品。
另外,在收益率方面,以安邦保險推出的“安邦共贏3號投資型綜合保險”為例,其收益率在央行公布的三年期定存利率基礎上增加0.85%,即年收益率為5.1%;陽光人壽保險推出的“陽光保險理財王”月結利率也達到5.2%,且投資門檻最低只要1000元即可;中國人壽養老保險公司推出的另一款封閉式保險理財產品,收益率更是高達7%,投資期限一年,投資門檻同為1000元。
與此同時,主打保險理財的招財寶平臺上的理財產品,也大幅度提高了理財產品收益,并打出了借款類理財產品“保本保息”的承諾。日前招財寶平臺上線了多款年化收益率高達7%~7.6%的理財產品。
“險企的積極動作讓投資者們紛紛選擇高收益產品,而歲末年初正是各家保險公司沖業績的關鍵時節,投資者可以理性選擇。”不過,某險企高級經理提醒投資者,在選擇綜合類保險產品時候,需要謹慎理性。
普益財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25日,2015年上半年,共有301家商業銀行發行了34731款個人理財產品。在2015年上半年中,組合投資類理財產品發行量超過50%,達17389款,而債券與貨幣市場類占比則為44.98%,發行量為15620款。相對于2014年而言,組合投資類理財產品發行量有所上升。結構性產品發行1587款,占比4.57%。
近期股市震蕩,打擊投資者信心。加上央行近期降息降準,部分投資者開始考慮調整個人資產配置。記者采訪了解到,六月末,市場上仍有高收益理財產品,理財分析師建議投資者短期內可以抓住時機,配置預期收益稍高的中長期理財產品。
數據顯示,一季度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下滑明顯,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也出現弧形走勢。
近日,某股份制銀行再度推出個人理財份額轉讓業務,這意味著銀行理財傳統的“封閉期”將被打破,令人氣不斷下滑的銀行理財產品再度受到市場的關注。
雖然處于攬儲時期,但是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波幅不大,上周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水平更是出現小幅回落。
普益財富監測數據顯示,上周68家銀行共發行了748款理財產品,產品發行量較上期減少166款,其中人民幣產品減少144款,美元產品減少10款,其他幣種產品也有不同程度的減少。上周發行的理財產品中,保本浮動和保證收益型理財產品共177款,市場占比為23.66%;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共571款,市場占比為76.34%。
雖然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在2014年經歷了從高峰到低谷的走勢,但仍有一些在各自期限領域“出類拔萃”的理財產品 剛剛過去的2014年,對于銀行理財產品來說,無疑是受到“沖擊”最大的一年。
雖然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在2014年經歷了從高峰到低谷的走勢,但仍有一些在各自期限領域“出類拔萃”的理財產品 剛剛過去的2014年,對于銀行理財產品來說,無疑是受到“沖擊”最大的一年。
時間的指針進入2015年不久,銀行理財產品的高收益浪潮就開始了其預期中的“退潮”。圣誕、元旦前動輒高達6%甚至7%收益率的理財產品開始退出大眾的視野,大量產品的收益率重新跌回5%—6%這一區間。
舉例來說,假設客戶貸款余額100萬元,原先利率為人行5年期以上基準利率6.55%,剩余期限為20年,使用等額還款方式。從2015年2月開始,貸款月供就會比2014年低,客戶最終需要歸還的利息也會因利率下降而減少。
錢江晚報記者在多家保險企業網站看到,最近一周內,新華保險、華泰人壽、中意人壽、合眾人壽、安邦養老、平安人壽和中國人壽推出的產品無一不以理財為主。安邦保險推出的安邦養老樂享1號年金保險(萬能型),由兩款產品組成,具有養老保障和投資理財雙重功能。
2014年,以P2P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持續火熱,而隨著收益率持續下滑,互聯網理財產品曾一度淡出人們的視線。牟鑫認為,年底資金持續吃緊,迫使銀行發行高收益產品以吸引投資者,因此預計理財產品收益率上行的趨勢會維持到元旦節前。
銀行留住存款成為越來越難的一件事。日前,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4)》顯示,72.7%的銀行家認為“增加存款”是銀行業面臨的最大壓力,銀行負債業務壓力的上升,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成為新常態。
市民存定期不僅要選擇銀行,還要看看同家銀行的不同網點,是不是上浮力度不同。
寧波銀監局昨天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寧波轄區銀行理財產品累計募集資金達6615.06億元,同比增長38.46%。近期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出現小幅下滑,其中國有商業銀行的產品預期收益率已平均跌破5%,僅有部分城商行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能在5%以上,預期收益率超6%的理財產品已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