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董事會制度、混合所有制、紀檢工作四項改革試點啟動
國務院國資委昨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在所監管的中央企業中開展“四項改革”試點,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等六家中央企業納入首批試點。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八個月后,國資委這一動作,意味著國資國企改革打破僵局,也標志著國資國企改革進入頂層設計與試點同步推進的階段。外界期待,有關方面能夠扎實做好相關試點工作,為國資國企改革探索出一條新路。
因企制宜實行“一企一策”
這四項改革試點分別為:在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在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開展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在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節能環保公司、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開展董事會行使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職權試點;在國資委管理主要負責人的中央企業中選擇2到3家開展派駐紀檢組試點。
據介紹,此番試點將因企制宜實行“一企一策”,由企業提出試點方案,牽頭廳局與試點企業進行對接,確??刹僮?、能落實、有突破、出經驗,對企業的方案經專項小組研究后,提交國資委改革領導小組審議,成熟一個,審議一個,實施一個。
“不是搞‘盆景’,也不是搞政策‘洼地’,目的是要試出新體制、新機制、新模式?!眹Y委有關人士表示,通過試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完善措施,努力推出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經驗,為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供強有力的實踐支撐。
試點打破改革僵局
“在當前國資改革難以達成共識情況下,‘四項改革’試點走出打破國資改革僵持局面的重要一步。”密切跟蹤國企改革的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說。
眼下,地方國資改革方案相繼出爐,一些中央企業躍躍欲試,而作為改革中心環節的央企改革方案,似乎陷入僵局。這緣于廣泛存在的分歧:企業層面,面臨推動改革與“一些人希望保持現狀以應對經濟增長放緩,降低國企出現動蕩風險”的分歧;企業外部,面臨“國資改革需先做好頂層設計、穩妥推動”與“社會和民營資本迫切希望國資改革盡快推進”的分歧;此外,涉及國資改革的相關部門,由于工作角度不同,在一些問題上也難以達成共識,形成統一意見十分艱難。
以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為例,據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透露,有關方面在究竟學習“新加坡淡馬錫模式”還是“匯金公司模式”上意見相持不下。在他看來,這兩種模式都不適合,“通過試點探索一條適合國情和國有經濟特點的新路”更為靠譜。
改革須堅守制度底線
具體怎么試?國資委有關負責人提出三點原則:以實業投資為載體,實現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以資本運作為手段,調整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以市場化運作為方案,提升效率、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做優做強國有企業。
“市場化”是此次試點關鍵詞。國資委人士向記者透露,將對中國節能、新興際華、中國建材、國藥集團進行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務考核、薪酬管理等三項授權,“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領域應賦予企業自主權”,監管層將適應新的形勢,進行簡政放權。
無論怎么試,底線必須堅守。在彭建國看來,試點的關鍵是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同時要堅守基本經濟制度的底線以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紅線,處理好簡政放權和加強監管的關系,不斷提高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
用試點為改革探新路
在接受記者采訪的分析人士看來,毫無疑問,國資委此番啟動央企“四項改革”試點,將為下一步國資國企改革探索新路,成功試點的央企也將發揮國企改革的標桿和引領作用。
“試點是改革落地的關鍵一步,也標志著國資國企改革進入頂層設計與試點同步推進的階段?!迸斫▏绱私庾x。他認為,試點的意義在于摸著石頭過河,以局部帶動全局,帶動更多國有企業主動改革。
實際上,首批試點企業已經在相關方面有了一定的改革實踐,有的還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次搞試點不是搞‘盆景’,也不是搞政策‘洼地’,而是要試出新體制、新機制,新模式?!眹Y委有關人士說。
較為成熟的試點必然對頂層設計的出臺起到助推作用。據記者了解,有關國企改革的頂層設計方案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當中,隨著試點的展開,整體方案的出臺將漸行漸近。
央企重組實現年度目標,地方國企改革加速探索,去產能提速,國企全年利潤有望改善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無論是地方國有企業改革還是央企兼并重組均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多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均表示,從今年國企改革取得的成效來看,不僅改革領域正在逐步擴大,改革力度也在逐漸加碼。
截至目前,近七成央企實現混合所有制,首批7家壟斷類央企混改試點方案即將批復。業內人士指出,下一步,無論是央企還是地方國企,各項改革措施都將進一步深化,尤其在兼并重組、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去產能方面將取得實質性進展,從而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
當前社會上對國有企業改革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不利于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走出認識誤區、凝聚社會共識,對于順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河南省委省政府主導的這場“打贏國企改革攻堅戰”中,這些國企究竟經歷了什么樣的考驗,還不得而知。但毋庸置疑的是,“涅槃重生”成為國企負責人口中最常提起的一個詞。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特別是一些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國民經濟的關鍵和重要部門中處于支配地位,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最根本的是加強黨的領導。國企改革正處于攻堅期和深水區,黨的領導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國企要改革,就要求國企干部不僅能懂,還要深懂,提升整個國企的精氣神,俗話說,國企強不強,就看“領頭羊”。
深化國企改革,確?!皟蓚€毫不動搖”,應繼續抓好國企領導人員這個“關鍵少數”的教育工作。
據了解,目前不少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原有國有劃撥土地需繳納金額較大的土地出讓金,這增加了企業改制成本,影響了改制工作的推進,國資委等部門對此已經進行了多輪調研。與此同時,包括廣東、江西、上海等國企改革重鎮,都針對改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政策支持。
關于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肖亞慶指出,已出臺了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有序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鼓勵和規范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引入非國有資本。李錦指出,“批示把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聯系在一起,國企改革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抓手,治理僵尸企業又是重中之重。
業內人士指出,下半年圍繞國企改革的市場化重組大潮涌動,核電、航空、航運、軍工、鐵路等五大行業的重組預期較高。梳理各省市的國企改革政策,混合所有制改革,兼并重組、員工持股和引入戰投已成為重要舉措。
如果說國企法人治理結構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并不能實時呈現在公眾面前,那么,國資管理體制改革將帶來的國資委職能的轉變,將會顯現得格外清晰。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在大部分地方叫做國資委,是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的唯一機構。
“人到哪兒去” 從分析來看,國企的“三供一業”負擔較重,核心是社會移交改造費用巨大。
河南此輪深化國企改革,要求國有工業企業必須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產權多元化。同時,鼓勵集體資本和社會資本參股國企,從根本上改變國有獨大、國有全資這種單一的產權結構,甚至“宜退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