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價持續下滑 煤熱聯動機制不能只管漲不管跌
從11月起,北方大部分地區開始供暖,但公眾對煤價跌而采暖費保持堅挺的質疑仍未平息。盡管各地供熱部門拿出種種不降價的理由,但事實上是與“煤熱價格聯動”規定背道而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采暖費“能上不能下”于理不通、于法不合。(11月3日新華社)
煤價持續下滑,采暖費為何依然堅挺?煤熱聯動機制為何“只管漲,不管跌”——新華社的質問,道出的正是公眾的困惑。是啊,從煤炭市場看,“煤飛色舞”的“黃金十年”從2012年就徹底結束了。2012年下半年以來,煤價飛流直下,特別是環渤海動力煤指數自去年11月以來一路向下、跌跌不休,采暖費完全沒有理由不降。
被質疑的,還有電價。在煤炭企業“哀鴻遍野”時,發電企業卻迎來最好時光。由于煤炭費用一直占火電成本的70%以上,因此煤價自2012年5月呈斷崖式下跌之后,發電企業效益一片大好。發電量占全國一半的五大發電集團,其2013年利潤總額創下了自2002年以來的最高紀錄。上市公司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電力行業上市公司從煤價下跌中獲益匪淺,盈利能力實現大幅增長,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23%。
煤價呈斷崖式下跌,發電企業和供熱企業獨吞了盛宴,等于是原來煤炭企業的那部分利潤全部轉到了下游企業的口袋,消費者一分錢好處都未能分享。原因呢,有的說是“還舊賬”,有的說是“人力、運輸成本上升”,還有的堂而皇之地說“治理霧霾環保成本增加”。但是我們分明記得,當初煤價上漲時,無論電價上漲還是采暖費上漲,都是依據“煤電聯動”、“煤熱聯動”機制,怎么在煤價下跌的今天,煤電、煤熱都紛紛“失聯”了呢?
既然是“煤電聯動”、“煤熱聯動”,電價、采暖費當然應該跟隨煤價雙向變動,要不然,單向度、有選擇性地跟漲不跟跌,就是不誠信。說好了要聯動的煤電、煤熱不能“失聯”,不然,該降價的時候如果耍賴不降,到時候該漲了,憑什么再要求公眾答應漲?聯動機制選擇性“失聯”,是嚴重的失信行為,不能任由其無視市場公平。
“讓守信者暢通無阻,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边@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應該成為規則和行動。煤電“失聯”、煤熱“失聯”,說白了就是利用壟斷地位耍流氓,市場失靈之時,“看得見的手”不能坐視不管。在漲價的時候,我們總能看到某些部門的身影,如今都哪兒去了,為什么不站出來,讓失信者寸步難行?不久前發改委官員曾表示,“價格司腐敗窩案不會影響正常工作”,現在看來,還是有點影響——要不然,煤電、煤熱紛紛“失聯”,而且持續如此之久,怎么就沒人管呢?
舒圣祥(職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