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監管措施齊下 銀行理財產品下半年收益率難飆升
2014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走勢圖■來源:銀率網
銀率網日前發布的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分析報告(下簡稱報告)顯示,2014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發行總量同比增長33.45%,雖保持增長勢頭,但增速卻呈下降趨勢,不及去年一半。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除了受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沖擊外,也與銀行理財產品本身收益率不高有關,近來監管部門也對銀行理財業務格外“關注”,頻繁發文“指導”。銀率網理財組分析師牛雯認為,未來結構理財產品數量會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將是信息披露更加透明、投資方向更為明確的開放式產品。
三因素導致增速放緩
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市場為何突然減速?互聯網金融的高速發展是原因之一。牛雯對新快報記者表示,互聯網與金融產品的嫁接,為投資者帶來更多樣的投資選擇,同時大幅提升了投資的體驗感受。
此外,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對銀行理財業務格外“關注”,頻繁發文“指導”。從規范銀行同業業務,到剛剛發布的35號文,每一項監管的砝碼都直接或間接地落在銀行理財產品的身上。從央行和銀監會上半年的態度來看,監管部門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池”問題、其中蘊含的“影子銀行”風險、隱性剛性兌付等問題,都有比較明確的治理態度。
另外,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有所下滑,即使是“中考”這樣的節點,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也才5.22%,這也打擊了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積極性。
高收益產品數量萎縮
從預期收益率上來看,2014年上半年人民幣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呈現趨勢性下跌,進入6月份后出現小幅回升。銀率網上周(7月12日至7月18日)的報告也顯示,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在個別品種中出現回升現象,但整體表現依然是向下運行,高收益理財產品進一步萎縮。
不少專家也預言未來銀行理財產品或將走“下坡路”。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曾對媒體表示,理財產品收益率走低不是個別月份的偶然現象,今后恐將成為常態。銀行業的利率中樞不斷下沉,資金面回歸相對寬裕,將使得資金市場趨于平穩,未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不再飆高是正常的現象。銀行業內人士則表示,未來銀行理財產品形式會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同時隨著未來利率市場化,產品收益會趨于理性。(記者許莉蕓報道)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