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行業態日漸式微開始轉型 商圈不賣IT轉賣餐飲
天河區百腦匯電子專業市場的四五樓,部分商鋪已經改成餐廳。
崗頂商圈不賣IT轉賣餐飲
傳統行業態日漸式微 廣州專業市場開始轉型 等客上門“坐商”變主動出擊“行商”
天河崗頂商圈往年每日人流量上百萬,如今生意銳減2成,寸土寸金之地出現長達半年空鋪;以前專業市場租金年年漲,這兩年停滯不前了……廣州大大小小的專業市場上千家,但業態式微讓從業者感到陣陣寒意。專家指出,目前我國網購消費者1.5億,紡織服裝、IT業不觸電就只有等死的份。
記者走進廣州若干有代表性的市場發現,轉行、行商、電商等專業市場升級改造各顯神通:原本賣IT的崗頂商圈將部分樓層改做餐飲行業吸引人氣;習慣了等客人上門的服裝批發行也主動出擊,在全國各地進行產業鏈上下游對接。業內分析指出,廣州專業市場轉型向何處去尚不明朗,幾年內或見分曉,但從外圍到中心,租金或有逐步下調壓力。
現象1
百腦匯租金兩年沒漲
天河崗頂商圈是廣州人流量最大、最密集的IT商業區,前幾年的統計顯示,這里每日人流量以百萬計。2012年前,記者曾往百腦匯的2101檔口尋找IT從業者楊小強,看見其30平方米的檔口里擺了3張桌子,總共有3個商家共享一間辦公室;而上周五,記者再次來到這個檔口,發現僅僅剩下一張辦公桌。
楊小強從2007年開始就選擇在此商場上班。他告訴記者說,以前80%的業務是零售,以拼裝電腦業務居多。以前該檔口的其他兩個辦公桌是分租給其他人的,因此檔口以前每天總出現摩肩接踵的情形。現在不同了,類似IT這樣很標準化的產品,很多消費者都網購了,導致該檔口人流量在減少,楊小強稱,現在零售只能占20%,降低了75%。
楊小強的遭遇可謂是天河IT商圈的一個縮影。太平洋電腦城可謂天河崗頂商圈IT市場的鼻祖,市場負責人稱,2012年該市場成交額10億元,2013年僅僅為8億元,主要受電商沖擊。記者又在百腦匯內轉一圈,看見3樓好幾個檔口空空的,商家說,好幾個月都沒租出去。
在百腦匯5樓,記者看見,原本用于形象展示的店已經人去樓空。市場管理人員稱,百腦匯5樓率先升級轉型,以“臺北東區”概念引進30多家兩岸流行美食品牌,推行 “以美食帶動行銷”經營戰略。
周邊白領很多,但是租金太貴,餐飲業能否成功是問題。有商家私底下告訴記者2011年前,百腦匯租金年年漲20%,從2012年起已經兩年沒有漲租了。在2樓B類檔口,面積30平方米租金為1.3萬元/月,在3樓電梯口的A類檔口,同樣面積的更要3萬元/月左右。楊小強稱,這么高租金是餐飲業不能承受的,他曾在3樓搞過餐飲但倒閉了。
現象2
“坐著就能發財”一去不回
流花商圈囊括了白馬、紅棉、壹馬、世貿、新大地等在內的20多家專業服裝市場。數據顯示,流花商圈內集聚30多家專業市場,日成交額達3億元。白馬市場內經營男裝品牌的老商家曾富浩告訴記者,在上世紀90年代,這里的商家是“坐商”,有貨一大早就被搶光,那是一個只要有貨坐著就能發大財的時代。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加上流花商圈經營面積從25萬平方米發展至80萬平方米,競爭異常激烈。如何保證廣州白馬全國服裝專業市場龍頭的地位?該市場總經理程九洲說:“白馬要成為品牌孵化基地,商家也應該由‘坐商’轉變為‘行商’。”
由此拉開了南派服裝全國的“圈地運動”。不久前,20個南派服裝的代表就趕赴昆明參加供需對接會,開啟廣貨西進的第八站行動。曾富浩也參與其中,他覺得變成行商后,產業鏈上下游多一個對接和了解的機會。
現象3
服裝商觸電成本取勝
那些從天河崗頂商圈退出的商家都去哪兒了?楊小強給了記者一個線索,可以到沙河看看,很多人轉行網上做服裝了。
記者走進沙河一帶服裝批發市場、新塘牛仔服裝等專業市場,看見檔口內多了專供電商的廣告牌。謝亞平現在是一品牌服裝老板,她告訴記者,套用傳統方法做電商死路一條。因此她專門成立一個電商銷售部,專賣與實體商鋪有差異的產品。
以前服裝有省、市2級分銷體系,以品牌服裝出廠價200元/件為例,到了陜西等北方省份賣400元/件,到了終端經銷商得賣600元/件。現在則不同,轉型電商之后,在陜西能減少一環節,網上衣服400元/件就能出售,因此廣州專業市場觸電一樣能玩得轉。
事實上,確實有些市場則已經動了起來了。越秀區經貿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廣州紡織服裝業之所以影響力遍及華南乃至全國,得益于有從設計到生產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因此服裝成本全國最低,這決定了放到網絡上,成本依然最低。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流通分會會長夏令敏在白馬走進昆明對接會上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網購消費者1.5億,紡織服裝占比30%,龐大的消費市場是服裝行業無法忽視的商機,擁抱電商行業是服裝專業市場的創新之舉,更有利于促進市場的轉型升級。白馬全國服裝專業市場總經理程九洲則告訴記者,白馬市場正在觸電,網絡展廳、天貓以及微信讓一個市場不再僅有“三現”(現場、現金、現貨)交易手段。
分析:外圍租金先下調
夏令敏告訴記者,專業市場如何轉是全國市場共同面臨的問題,品牌跟電商是轉型兩大抓手,這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消費習慣改變決定的。統計顯示,2013年,全國電商營業額有約25%的漲幅,相比傳統的批發業態,增長大幅度領先。但是專業市場轉型觸電并非簡單將產品擺上網就完事,除了通過網絡實現賣得更快,觸電者還得從網絡中快速了解市場變化,利用網絡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支撐。
越秀區經貿局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專業市場轉型升級方向目前尚難有定論,但是可以預見的結果是,專業市場所代表的商業地產熱度會有所降低,外圍專業市場租金將首先降低,未來或現中心城區專業市場也將下調租金的情況。(記者 劉幸)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