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家庭提早清點財務 進取理財品比例可提至1/3
年輕家庭應提早清點“半年節點財務” 兼顧“平衡”與“進取”
半年節點即將到來,都市里的年輕家庭需要厘清家庭財務的頭緒。由于上半年股市、金市不景氣、網絡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下滑,不少年輕家庭的投資并不盡如人意。
對于下半年的投資,業內人士建議,年輕家庭應兼顧“平衡”與“進取”,一方面多元投資,另一方面適當提升股票、偏股基金、混合型基金的比例,后者在流動資產中的占比可以提升至1/3到1/2。
理財顧問團隊:
招商銀行廣州分行 李春晨
資深基金專業人士 齊妤
案例一:單身一族
廣州市民劉先生26歲,是某航空公司的機械師,年薪13萬元。住在花都區某中等面積的自有住宅中,每月供房款為3000元。
家庭現有流動資產如下:被套股票4萬元,現金7萬元,貨幣基金6萬元。
案例二:兩口之家
廣州市民龍先生28歲,是一家電子公司的工程師,年薪10萬元。太太是同公司的業務經理,年薪11萬元。住海珠區一套小面積住宅,月供5500元。
家庭流動資產如下:現金11萬元,銀行理財產品15萬元,偏股基金5萬元。
財務分析
對于未來半年多的中線投資,兩個85后家庭的共同處大于差異處:資金總額有限、收入有限的年輕家庭應強調均衡與多元投資。此外,由于股票市場時逢低位,后市走高的概率較大,年輕家庭也應在進取理財品上投入一定的數額,適當增加偏股基金、混合基金與個股的投入。后者的投資建議在家庭流動資產中的占比提升至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比例。
兩個家庭相比較,都有供房壓力,但龍先生家的穩定性更強,理財思路更應偏重于中長線,不妨增加定投基金、黃金等;而劉先生家的理財靈活性較強,可采用中短線理財思路,不必在保守理財品上投入過多的資金。
理財建議
劉先生:
1.保留被套股票,后市回暖概率大,可以調倉換股,向機構關注度大的藍籌板塊靠攏。
2.貨幣基金數額過多,建議只保留2萬元,作為家庭應急準備金。
3.購買5萬元的銀行常規類型理財產品,6個月~1年期限為佳,既規避了貨幣政策變動的風險,又可以取得較高的收益。
4.6萬元投資混合類基金,兼顧風險與收益;基金投資依然是年輕家庭理財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建議選擇兼顧靈活與穩健、歷史走勢較好的“老基金”。
5.除開了供房款與生活費,劉先生家庭年資產沉淀也有3萬~5萬元,建議按月“沉淀”之后,追加投資混合類基金或偏股型基金。
龍先生:
1.銀行理財產品份額較大,不建議配置過多,可以減少為10萬元。
2.購買3萬元的貨幣基金,作為家庭應急準備金。
3.增加偏股基金投入為13萬元,在股市回暖過程中分得一杯羹。
4.既然組建了兩口之家,家庭投資也應兼顧保守類產品,可以投資5萬元的黃金,長線保值投資,建議下半年逢低買入;也可買紙黃金,區間投資。
5.除了供房款與生活費用,該家庭年資金沉淀可達到5萬~6萬元,數額相對有限,建議不如從現在開始投資部分定投基金,作為未來子女的養育、教育費用,長線積累,終將有所收獲。(文、表/記者井楠)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