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變成“消費劫” 商家瘋狂鼓噪搶“蛋糕”
幾百元的兒童玩具、上千元一件的童裝、近萬元的海洋公園一日游、過萬元的豪華郵輪之旅……六一節前,很多家長也開始忙著為家中的孩子選購節日禮品,但一些家長互相攀比的昂貴消費讓“兒童節”幾乎異化成“拼爹”“炫富”的“購物嘉年華”,讓兒童節失掉了原本的文化內涵。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為人父母的你打算送什么禮物給你家寶貝呢?玩具、零食還是零花錢?如果覺得這些禮物都不夠酷,那就送小家伙一次郵輪之旅吧。”這是國內一家知名旅游網站推出的豪華郵輪項目廣告,據介紹,郵輪是一艘排水量超過8萬噸的大型豪華郵輪,有專門的兒童游樂場和適合家庭乘客的娛樂項目,項目總費用則要過萬。
“豪華郵輪”上的兒童節可謂奢侈,而原本很純真的兒童節,已然成為商家們爭搶的市場“蛋糕”。
為了給6歲的兒子過節,廣州市民劉先生專門列了一張預算清單:一套玩具800元,一頓美餐300元,一套寫真1200元,外加去珠海今年新開的長隆海洋公園,三個人的門票差不多1000元,住宿一晚上要2200。一個六一節,要花去近6000塊,劉先生說,一年就一個六一,孩子早就說了想去那里玩,也就答應了。
兒童節設立的初衷,在于保護兒童的合法權益,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但一邊是商家大做文章,另一邊家長也在盲目跟風,兒童節逐漸偏離了其本來的基本內涵。
“兒童經濟”被商家看好無可厚非,但在商品化浪潮的裹挾之下,節日異化為市場噱頭,使得節日的文化內涵和真誠氛圍大大減少,逐漸成為浮躁而又空洞的形式,不得不令人警惕。
那么,什么樣的兒童節禮物才能真正沉淀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而不是膚淺單一的“土豪刷卡式”過節?
幼兒教師陳露表示,家長應消除并教育孩子克服盲目攀比、炫耀等消費心理。盲目攀比、炫耀的消費不僅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而且也會使孩子未來的價值觀發生扭曲。因此,為孩子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應視家庭條件和實際需要理性選擇,讓孩子從小養成崇尚節儉,理性、適度消費的良好習慣。
此外,專家認為,孩子正處于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有些家長對品牌的盲目追求和對孩子的過度溺愛,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應更多地從心靈成長等方面引導孩子,一個有意義的節日遠比物質上的獎勵更讓孩子難忘。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