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出臺低價藥管理新政 涉及河南不少藥企
河南是公認的醫藥大省,有各類藥品生產企業300余家。其中,不少藥企的多個產品均在發改委公布的533種低價藥品清單之中。
有人形容,此次發改委出臺的低價藥管理新政將給這些救命藥、低價藥生產吃下一?!八傩Ь刃耐琛薄K幤蠛歪t療機構怎么看?這項新政策真能發揮出速效救心丸的功效嗎?
【調查】
我省不少藥企有產品在清單中
河南是一個公認的醫藥大省,在河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方網站上發布的數據顯示,我省有各類藥品生產企業共計300余家,藥品批發企業同樣有300多家,而記者了解到我省這300多家藥品生產企業中,不少都生產的有低價藥。
輔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國家發改委在發布《關于改進低價藥品價格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后,他們第一時間將生產的藥品與國家發改委定價范圍內的低價藥品清單進行了比對,最終確定該公司有102個品種的藥品在發改委公布的533種低價藥品清單之中,其中西藥部分90種藥品,中成藥部分12種藥品。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輔仁藥業也是中國制藥企業中生產低價藥品較多的制藥企業之一。不過,該負責人還說,其中的部分低價藥品他們此前已經停產了。
記者從河南省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也有近三十種藥品在發改委發布的低價藥品清單中,該公司一位負責人坦言,像丹參丸(片)、腦血康等治療心腦血管病的部分低價藥品目前存在階段性不生產的情況。
【藥企】
低價藥回歸還得保障醫院使用
低價常用藥屢遭棄產,在業界已是常見的事情。
昨日,記者電話聯系到了外省一家曾生產他巴唑的藥企,當詢問起他巴唑停產的原因時,對方只是簡單地說了句“生產這藥不賺錢”,便掛斷了電話。
輔仁藥業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低價藥的價格太低,而企業生產低價藥的成本已接近零售價甚至有些時候是高于零售價的,這樣一來生產出來的低價藥便不賺錢了甚至還要賠錢,所以很多藥企便開始逐漸放棄低價藥生產了。
“生產同樣的低價藥,輔仁等一些大的藥企和那些小點兒的藥企相比,在生產工藝和質量標準上的要求都要更嚴格,相對應投入的成本也便更大,企業的利潤也會相對低一些,時間一長生產低價藥的積極性便低了?!?/font>
“這次我們公司這么多產品都在低價藥品清單里面,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相關藥品將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對公司產品的市場拓展將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不過,輔仁藥業的有關負責人同時表示,低價藥能不能回歸市場,還得看接下來如何進行招標,以及怎么保障醫院使用的問題。
【醫院】
以藥養醫 醫院更愿意選用貴藥
同樣的,因為利潤低,醫院方面也多存在不愿用低價藥的情況。
鄭州本地一位不愿具名的醫院醫生也告訴記者,目前不少醫院還處于“以藥養醫”的現狀,這些便宜藥就是進了醫院,也只能平價銷售?!皼]了利潤,醫院便不愿意用,轉而選用更貴的替代藥和進口藥等”。
據介紹,目前我省除40個試點縣(市)共52家綜合醫院全部取消了15%的藥品加成外,不少醫院還是實行藥品加成政策,藥品從供應商到患者手上,有15%的加成。這意味著,藥品價格越貴醫院分成收入越高。
例如,每瓶100元的藥加成15%,醫院能賺15元,而每瓶1元的低價藥哪怕加成100%,也只能賺到1元。“一般都是500元以內的藥品加價15%,500元以上的藥品加75元錢。”該醫生介紹說。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有關部門還將針對低價藥品進一步完善招標采購政策,確保通過競爭形成合理價格。同時他還指出,低價藥品和高價藥品之間存在一定替代關系,合理調整低價藥品價格,有利于調動企業生產供應低價藥品的積極性,同樣,也有利于醫療機構優化用藥結構。
聲音
新政不是“速效救心丸”
“政府放開低藥價,究竟能不能改變目前醫院不愿用、藥企不愿生產低價藥的狀況,關鍵在于醫院和藥企的利益能不能得到一定的保障。”中原工學院經管學院教授王志敏認為,發改委的這項新政策積極性是有的,但對拯救低價藥而言,并不是“速效救心丸”。
王志敏表示,對于藥企而言,如果不能為他們保留合理的利潤空間,就難以真正調動其生產積極性。而對于醫院來說,在“以藥養醫”機制沒有徹底改變之前,如果沒有一定的利益補償,醫院和醫生主觀上不愿意使用許多低價經典老藥。
建議
加快醫改
采取“區別對待”的政策
“要改變低價藥‘叫好不叫座’的問題,一方面需加快醫改,讓醫院愿意采購、醫生愿意開方。”王志敏表示,當前來說應設法調動醫療機構優先使用低價藥品的積極性。藥品采購也應增強醫療機構的參與度,以優惠價格鼓勵醫院批量采購低價藥,以優質服務確保低價藥配送及時到位。與此同時還需建立科學的公立醫院薪酬制度,避免將醫務人員收入與開藥、檢查、治療等收入直接掛鉤,通過合理的績效考核引導醫務人員選用價廉質優的藥品。
而另一方面,為了保證低價藥供應充分,可以采取“區別對待”的政策。
王志敏表示,針對部分競爭充分的低價藥,在符合相關條件前提下讓藥企自主定價,從而調動其生產積極性。而對于那些用量較少的低價藥,政府應該給予生產這些低價藥的企業合理的“利益補償”,通過“利益補償機制”確保藥企能提供足量的供應。而對于那些只有少數藥企能夠供應、競爭不充分的低價藥,為了避免出現藥價虛高現象,可以采取“生產成本加成”的價格。政府組織專業人士對藥品的真實成本進行核算,最大限度減少流通環節,對藥品的每一環節的差價進行監控。(記者 米方杰/文 邱琦/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