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眼紅寶類產品圈錢 9家銀行推出余額寶類產品
“寶寶軍團”圈錢功力令銀行眼紅,為挽回存款流失壓力,銀行紛紛推出類余額寶產品回擊互聯網理財。日前,又一款銀行系“寶寶產品”面世,興業銀行在其直銷銀行推出興業寶,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9家商業銀行推出了具備余額寶基因的產品,總數量已超過10款。
最新加入銀行系“寶寶”陣營的是興業銀行直銷銀行的興業寶,該產品對接的是大成基金旗下的大成現金增利基金,起購金額僅為1分錢,支持T+0快速贖回、快速到賬,實時支取限額為每日5萬元。興業銀行直銷銀行官網顯示,該基金最近7日年化收益率為7.072%,每萬份收益為0.9321元。值得注意的是,興業寶能支持多家銀行卡,用工行、建行、農行、招行、民生、中信、光大等銀行的銀行卡就可直接交易。目前每日存入的限額也是5萬元。
事實上,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銀行深陷存款搬家壓力,不得不自我革命,推出類余額寶產品。其中,有7家銀行采取與基金公司合作的方式,包括中國銀行的“中銀活期寶”、平安銀行“平安盈”、工商銀行“現金寶”、交通銀行“快溢通”、廣發銀行“智能金”、民生銀行“如意寶”、興業銀行的“掌柜錢包”,此類產品投資門檻極低,有的甚至1分錢即可起投。同余額寶一樣,這些產品也可隨時贖回,流動性極強。此外,也有銀行將原本的開放式理財產品進行升級,以實現快速贖回,如浦發銀行天添盈、光大銀行活期寶等。
某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余額寶等產品吸收了大量普通存款,通過協議存款、同業存款等形式回到銀行,但資金價格卻已大幅度提高。如果銀行大力推自己的類余額寶產品,相當于對自己的活期存款開刀。
不過,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來,雖然目前互聯網金融仍未撼動銀行的主流地位,但如果銀行不搞互聯網金融,未來受到的沖擊就會更大,商業銀行“觸網”創新將成為發展趨勢,對銀行業進一步提升業務水平加速轉型也利大于弊。
理財專家認為,從風險上來看,銀行類余額寶的風險相對要小。這是由于銀行類余額寶并不具備支付功能,資金閉環且有銀行實時全程監控。而支付寶余額寶綁定了支付寶,具有直接支付功能,雖然這是余額寶的優勢之一,但同時也在資金方面留下了缺口,而如微信理財通也綁定了銀行卡進行充值,這就使得他們在安全性方面相較于銀行系“寶寶”略微遜色。
(記者 孟凡霞)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