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博鰲闡述中國經濟三大動力
昨日,李克強演講中談到中國經濟時指出,當前中國經濟開局平穩,總體良好。但經濟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一些方面的困難不可低估。面對當前復雜形勢,既要冷靜觀察、保持定力,又要未雨綢繆、主動作為。
李克強指出,宏觀調控要把握總量平衡,更要著眼結構優化,根據形勢變化合理把控調控的政策力度,適時采取針對性強的差異化措施。我們不會為經濟一時波動而采取短期強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長期的健康發展。
李克強稱,我們已經確定的方針和所擁有的政策儲備,能夠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和挑戰,已經出臺和還將陸續推出的一系列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將對穩增長持續發揮作用。我們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
李克強強調,中國經濟持續向好是有條件的,穩增長是有基礎的,今后一個時期不但能保持中高速增長,而且具備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一是要向改革要動力。繼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探索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建立政府權力清單制度。著力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我們將積極創造條件,建立上海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促進中國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與健康發展。
二是要向調結構要動力。以結構改革推動結構調整。加快彌補服務業這塊“短板”。落實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規劃。更大規模改造各類棚戶區。推動沿海向內地梯度發展,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和重要陸路交通干線,培育新的經濟支撐帶。
三是要向改善民生要動力。13億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和“需求富礦”。要實行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個體經營和企業吸納就業實行稅收減免,通過擴大就業創業帶動居民收入持續提高,推動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
李克強說,中國經濟已進入提質增效升級的新階段。我們不僅要爬坡過坎,還要行穩致遠,續寫“中國故事”新的傳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解讀
“三大動力”可讓
經濟不怕風吹浪打
國務院研究院司長向東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李克強在演講時講的“三大動力”,就是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他認為,李克強提出的這“三大動力”足以讓中國經濟不怕風吹浪打。
他表示,目前國家在推進各項改革,對企業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就是給企業松綁;政府要建立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就是要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把簡政放權繼續推進。李克強在演講時傳遞了一個信息,要在滬港建立股市交易的互聯互通。據我所知,滬港股市一些股票在他說完話之后就漲停了。
他表示,調結構的對象包括產業結構、城鄉結構和區域結構等。比如產業結構需要調整,現在問題在哪里呢?過去,主要是依靠工業、出口來拉動經濟,現在要更多地靠服務業和內需來拉動。從注重量的增加到注重質的提升。雖然去年服務業超過第二產業,但是仍然是短板。所以要采取大量的政策措施來促進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增加服務業的供給,改變它供給不足的情況。
他表示,在改善民生方面,就業是民生之本,李克強說,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比如支持大學生創業和有些失業人群的就業。演講中李克強說,享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政策小微企業范圍的上限,由年應納稅所得額6萬元較大幅度提高到10萬元,這是放低創業門檻。而且還要對一些個體和私營企業,只要是吸納就業的,有一些稅收的減免措施。就是希望大家通過創業就業來提高人們的收入。收入提高了,消費能力就提高了。有了旺盛的消費,那么中國經濟就會有更強有力的支撐。
向東表示,李克強說“我們不僅要爬坡過坎,還要行穩致遠,要續寫新的中國故事傳奇”,這是一個形象化的說法,也表明他作為主要的掌舵者之一,對中國經濟這個巨輪是心中有數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