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專家對“養老金入市”各執一詞有待定論
民眾專家對“養老金入市”各執一詞有待定論
從2011年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公開提出“兩萬億元余額地方養老保險金學習全國社保基金投資股市獲取收益”的觀點之后,有關養老金入市的爭議就一直存在,民眾專家各執一詞,至今沒有定論。
養老金局部委托投資喜創收
據證券日報報道,由于我國養老金替代率比較低,長期來看,需要保值增值來緩解養老金支出壓力。如廣東社保基金收入和結余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保值增值壓力巨大。此前廣東社保基金只能存銀行和購買國債,基金的收益率通常低于同期通貨膨脹率,呈現隱性縮水。而養老金委托投資已經有取得一定收益,如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與廣東省政府于2012年3月19日在北京簽訂了委托投資協議。截至2012年年底,廣東實際委托投資運營時間約為半年,實際應收收益率約為3.4%,高于同期通貨膨脹率,賺了34億元。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在2013年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制度要加快建立,作為一項制度安排,這需要經過設計與論證,目前在研究、論證、聽取意見、完善有關的辦法中。”
養老金改革是關鍵
在近日舉行的養老保險制度頂層設計研討會上,就已初步成型的多個設計方案進行了討論和評議。業內專家認為,中國養老金改革的頂層設計,關鍵在于大力發展補充養老金制度,做大養老金儲備總規模,推動地方社會保險基金和企業年金的入市,并進一步拓寬社保基金投資渠道。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教授表示,目前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和企業年金均已入市,而且投資品種十分廣泛。例如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可以在國內外市場進行組合投資。目前唯一沒有入市的,就只有地方政府掌管的“地方社會保險基金”。按照現行法律規定,地方社保基金不得入市。建議應逐步推動地方社保基金入市,確保實現基金保值增值。他認為,地方社會保險基金入市必須堅守兩條底線:一是不允許地方政府各自為政,地方社會保險基金投資必須統一交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統一托管;二是地方社會保險基金統一托管投資,只能以固定收益證券為主,股票投資比例最高不能超過10%或應更低。因為地方社會保險基金只是一種中短期儲備,安全性及流動性必須放在首位。
董登新還指出,我國的養老金儲備總規模較小,尤其是補充養老金企業年金不到5000億元人民幣,證券投資基金僅有3萬億元人民幣,這離我們20多萬億元的股市總市值相差甚遠,何談“機構市”?即便養老金全部“入市”,證券市場也激起不了太大浪花。因此,中國養老金改革的頂層設計,關鍵在于大力發展補充養老金制度,做大養老金儲備總規模,這樣再來談養老金保值增值的問題,才更有意義。
優先股或首先破冰
據金融界報道,優先股試點目前已經成為證監會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部分大投行已在積極聯系客戶籌備發行優先股,銀行和電力行業的大型國企有望率先發行。中金公司等權威機構普遍預計,這項工作有望在年底正式啟動,優先股方案則預計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出爐。
專家表示,由于我國養老金替代率比較低,長期來看,需要保值增值來緩解養老金支出壓力。
目前,不僅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渠道過于狹窄,企業年金投資股市的比例限制也成為保值增值的障礙。近日,中國人民大學金融信息中心主任楊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實際上,目前企業年金受托管理人對企業年金的投資是被動型的,應該推行劣后收益原則。“企業年金投資股市資金的比例限制應該逐步取消。”楊健認為,應該由證監會、保監會監管企業年金投資,并且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
對于兩萬億元余額地方養老保險金入市的選擇,優先股的啟動向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入市渠道,因為優先股投資收益率較穩定和風險較小,正好解決了養老金的投資顧慮。另外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入市還能加快資本市場的治理。換言之,"三中全會"后即將啟動的優先股,甚至可以說,就是為打通地方養老金與A股市場隔閡的制度創新,同時也是為IPO順利重啟保駕護航的重要策略。
“養老金入市”這一問題如何解決,怎樣才能讓民眾放心,安心,舒心,需要多方努力,這樣社保基金才能真正為民所享。
(映象財經綜合整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