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交強險成香餑餑 多家外資險企積極申請牌照
資料圖
交強險自實施6年半以來,累計虧損256億元。國際保險巨頭法國安盛不惜代價以9.25元/股“高溢價”入股民營的天平車險。安盛明知中國交強險連年虧損,為何還要“高溢價”收購天平保險?美國利寶、富邦財險、美亞財險、安聯財產保險、中航安盟、三星財險、國泰財險、中意財險等9家外資保險公司也明知我國交強險虧損嚴重,為何都積極申請交強險牌照?
中國車險市場潛力巨大
此前,畢馬威發表《中國車險市場改革推進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的調研報告指出,中國是全球保險業最有發展前景的市場之一。現時市場份額只占1%的外資保險公司正努力通過進入非壽險市場,或者大量參股現有中資保險公司來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
市場人士認為,安盛保險急于進入中國市場,又礙于保險牌照難求,因此收購天平車險是個不錯的選擇。
“現時不少相關并購正如火如荼進行,雖然乍看并購成本高昂,但要迅速進入中國非壽險市場的確要付出相應的溢價。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消費者經濟能力變強,可購買更多的汽車,中國的非壽險市場熱點將會在車險市場。和其他發達市場相比,中國的汽車滲透率仍屬偏低,增長空間相當可觀。”畢馬威中國保險業咨詢服務(中國大陸)主管普安同說。
韓國三星財產保險CEO金彰洙坦言:“最近,中國新車銷量急速增加,2012年銷量突破1900萬臺,相當于整個韓國汽車保有量的總和。預計到2020年,中國汽車總保有量將達到2.4億臺,車險市場規模也將達到1萬億元。因此,中國車險業務一直是我們渴望進入的市場。”
借道進入車險商業險
由于賠付成本上升、經營模式不明確等原因,我國交強險經營已經多年虧損。保監會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交強險保費收入1114億元,經營虧損54億元。而2009年的虧損額為29億元,2010年虧損72億元,2011年虧損92億元。
陽光車險主管張麗蕓一語道破天機,盡管目前交強險處于連年虧損狀態,但是對于國內車險市場未來的發展,不少外資財險公司十分看好。對于外商而言,激活交強險這一領域的同時借道進入盈利更為豐厚的商業車險等財險領域才是他們的根本目的。
“交強險經營資格的取得,對我們車險業務的整體拉動作用十分明顯。”富邦財產保險有限公司車險商品部總經理連靜姬表示。
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6月,富邦財險的保費收入為16261.91萬元,比2012年的6868.23萬元大幅增長了136.77%。國泰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上半年的保費收入為21928.36萬元,比2012年的12402.9萬元增長了76.8%。
“保費同比大幅增長,交強險經營資格的取得功不可沒。”連靜姬表示,盡管沒有進行過詳細的數據測算,但是從該公司的業務結構來看,其車險業務占整體業務的比例約為70%,因此,公司保費的增長主要來自于車險業務的增長。
車險市場將競爭白熱化
隨著外資的進入,中國車險新競爭格局無疑將開啟。從記者了解的情況來看,相較于中國同業,目前進軍中國車險市場的外資財險在產品、服務上更凸顯人性化。不過,由于在華網點覆蓋不多,預計外資全面進軍車險市場,短期對現有保險市場格局的沖擊仍有限。
畢馬威中國保險業中國主管合伙人李樂文則表示:“越來越多的外資保險公司進入交強險市場將會令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并對國內保險公司帶來一定的沖擊,但他們將會頑強地應戰。由于中國消費者對網絡消費的習慣偏好,即渴望凡事都能夠在互聯網上完成;如果外資保險公司能夠利用自身海外經驗,比本地保險公司更快、更有效地發展網絡直銷渠道,這將極大地吸引消費者并擴大市場份額。”
在張麗蕓看來,長期而言,站在整個保險市場的角度來看,對外資全面開放車險業務,并借此引進吸收外資在這方面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一來有利于推動我國車險的經營管理水平,二來也能以充分的規模效應來分攤成本,從而以競爭推動整個車險市場的良性發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