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醫療是餡餅還是陷阱 未來:部分免費+購買保險
正在排隊等候看病的俄羅斯人。(資料圖片)
今年1月,英國倫敦東南部的居民抗議當地一所公立醫院關閉。
俄羅斯的公立醫院經常人滿為患。圖為俄羅斯一家醫院的住院部。
斯塔福德郡醫院患者親屬拿著已逝親人照片站在醫院門外。
“俄羅斯憲法將保證每位公民都可以在公立醫院享受免費醫療服務。”俄衛生部長本月早些時候的這句話不僅在俄國內引起各種議論,而且迅速傳到中國,與國內“農民鋸腿自療”的消息一道,引發國人激烈爭議。實際上,自英國于上世紀40年代正式開啟“全民免費醫療”時代后,不少西方國家以及南非、印度、埃及等發展中國家也都曾先后宣布“免費醫療”。
免費醫療制度聽起來極具誘惑力,但這塊天上掉下的“餡餅”,在多國實踐中普遍出現了各種問題,如美國的雜志就對這種醫療制度嗤之以鼻:“你希望獲得免費醫療嗎?那好,請你乖乖地排上一百年的隊吧。”
俄羅斯:看病排隊長達兩周
實際上,俄羅斯的“全民免費醫療”體系自蘇聯解體以來便長久存在。根據俄羅斯聯邦1993年憲法第41條的規定:全體俄羅斯公民都有權享有保健和醫療。政府應向居民免費提供醫療,這是通過相應的政府預算、保險繳納和其他來源負擔的。在實際操作中,資金主要來自各企業、各機構。按1991年6月《俄聯邦公民醫療保險法》規定繳納的強制醫療保險費,以及俄聯邦預算中對強制醫療保險計劃的撥款,其中各企業各機構繳納的保險費用占強制醫療保險收入總額的90%以上。
俄羅斯《晨報》10日援引聯邦醫療技術科學院院長羅薩利的話問道,如果國家沒有錢,又如何保障公民得到免費醫療?俄“抗癌”運動組織領導人德羅諾夫表示,實際上現在的免費醫療制度并非真正的免費。首先患者得不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為了得到良好的治療,患者不得不自己支付部分費用。這樣的免費醫療存在許多弊端。
患者要給醫生紅包
實際上,對于免費醫療,俄民眾似乎并不像國人想象的那樣歡欣鼓舞。理論上,俄羅斯的免費醫療范圍很廣,除了一個很有限的“清單”(門診拿藥、整容、牙醫、義肢、戒毒等),此外都在公費醫療的范圍內,1000多種常用藥品也都實現了免費。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免費醫療只涉及基本的醫療服務,比如普通公立醫院只有X光檢查,但要想做彩超、核磁共振這樣的檢查,患者只能去私人醫院花高價檢查。一個名叫布拉加德洛夫的莫斯科市民在俄“科學新聞”網站相關新聞后留言稱,免費醫療只是表面上的,而實際情況卻是另一回事。形式上的免費治療在實際生活中并非無償,患者很多時候需要給醫生塞紅包,以便能盡快看上病,或能用上好一點的藥物。
私立醫院受歡迎
俄羅斯實行強制轉診制。類似于中國的“就近入學制”,公民被就近分到所在社區診所就醫,而在高一級市立綜合醫院只能接受區診所轉來的病人,否則就不能免費。而分布于社會基層的區診所因為數量不足導致經常人滿為患,故排隊就成為了家常便飯,而排隊的周期可能長達一到兩周,如果等不及想優先,就得付費。
相對于低水平的免費醫療,提供更好服務的私人醫療機構受到歡迎。由于到私人醫院和診所就醫可節省很多時間,同時其也能提供更高水平的治療和護理,但是開銷很大。俄羅斯的私人醫療機構還是受到不少中高收入階層人士的歡迎。以莫斯科為例:看一次感冒的診療費用需要交1500盧布(約300元人民幣),住院治療每天的開銷要4500盧布(約900元人民幣),但由于其提供相對于公立醫療系統來說好得多的治療水平和環境,還是受到了患者的青睞。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