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油品提質提價五大熱點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3日公布了未來各地車用汽、柴油質量升級至第四、五階段價格調整標準。這意味著隨著各地油品質量升級,汽、柴油價格將有所上漲,其中汽油價格最多上調約3毛錢。
油品質量升級后,消費者多花錢能否真正少污染?優價能否換來優質?油價是否會全線上漲?誰為油品升級“埋單”?加價標準如何確定?記者23日就這些問題采訪了相關部委、企業和專業人士。
增加投入遏制污染
今年以來,惡劣的霧霾天氣引發社會對油品質量加快升級的呼吁。很多消費者提出,多花錢能否換來更清潔的空氣?一些城市空氣中PM2.5(細顆粒物)的20%左右來自機動車尾氣。以北京市為例,機動車排放了全市58%的氮氧化物、40%的揮發性有機物和22%的細顆粒物。
環保部科技標準司有關人士稱,經過測試,即使現有汽車不作任何改造,使用符合第五階段標準的汽油和柴油,汽車尾氣中的有關污染物排放將減少10%,燃油減排效果更加明顯。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說,加快油品質量升級步伐無疑是減少尾氣排放、防治霧霾天氣、改善空氣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根本改善空氣質量,需要各方面措施共同推進。僅靠油品質量升級一招,難以有效抑制污染。
加強監管 確保優價優質
目前,各地油品質量升級進度不一,國內市場第三、四、五階段標準的油品并存,車用柴油、普通柴油同渠道銷售。消費者擔心,在付出更高價格后,會不會出現以次充好、摻雜摻假、油品質量虛假標示等問題。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說,我國對成品油質量的監管比較分散,生產環節由質監部門負責,準入由商務部門負責,而流通環節則由工商部門負責,而且監管成本很高。
業內人士呼吁,保障消費者優價換優質,需要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加強油品生產、批發、零售環節質量監督力度,嚴格市場準入管理和產品質量監督檢查,嚴厲打擊質量違法行為。
當前,我國有相當一部分煉油能力來自地方煉油企業。“確保這部分煉油能力合規升級,還需要摒棄地方保護主義,改變地方政府唯GDP的思維模式。”周大地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