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商城與微博財付通決裂 國內電商開打生態戰
這是一場“意識形態”下的“外交”之戰。
昨日,在北京炎炎的烈日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身穿2號球衣,與身披10號戰袍的新浪網董事長兼CEO曹國偉,一同站在北京奧體中心的足球場中央。
這是自今年4月,阿里巴巴5.86億美元戰略入股新浪微博18%股份后,阿里、新浪的第一次足球友誼賽。與馬云一道從杭州飛赴北京為這場友誼賽助陣的,還有阿里巴巴集團CEO陸兆禧等阿里高管。
與此同時,近來一直在美國調研考察的京東商城董事長劉強東,已悄然回國。就在阿里、新浪友誼賽的一天前,京東宣布將停止與新浪微博在合同將近后的后續合作。
而早在2011年,京東已停止了與阿里支付寶的合作。無獨有偶,京東近期也宣布將與騰訊財付通暫停合作。而就在上周,京東還在內網宣布,禁止員工使用除易信之外的移動通訊,將騰訊微信排除在外。
萬擎咨詢CEO魯振旺認為,京東已將阿里、騰訊都視為戰略競爭對手,而其投資的公司也升級為有競爭關系的生態圈。
不過,京東在“閉關鎖國”之后,又將如何突圍競爭對手的生態包圍,建立自己的生態網呢?
微博如何傷害京東?
據京東公告,京東與新浪微博的合作即將到期,屆時,在京東網站將無法通過新浪微博賬號進行登錄。
京東官方對《第一財經日報》回應稱,上述舉措意在方便用新浪微博登錄京東的用戶,今后能夠更直接地接觸京東,同時也是京東與用戶互動方面的積極表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京東內部人士稱,使用新浪微博賬戶登錄京東的用戶,僅占京東所有用戶登錄比例的千分之幾。即使暫停與新浪微博合作,也不會對京東造成多大損失。
據京東對外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4月,京東注冊用戶數已突破1億人次。
不過,京東暫停與微博后續合作,是否如其所說僅是為加強與平臺互動性呢?
上述京東人士對記者表示,用戶信息的完整性,對于京東的“大數據”開發,具有更多的意義。
去年4月,京東已挖來盛大云原CEO何剛負責京東云平臺事務。目前,京東云平臺團隊已達3000人。
何剛對記者表示,京東構建云平臺是構建京東生態體系的基礎。今年年初,劉強東已確定了京東在電商平臺、物流平臺、技術平臺、數據金融平臺的四大平臺戰略,而京東云平臺,將為上述四個戰略平臺提供基礎技術支撐。
何剛還說,京東云平臺目前正步入第二階段。此前第一階段是2008~2012年,主要完成對云計算商業模式的討論和市場的培育。第二個階段是從2013年開始之后的五年,主要形成生態建設和商業模式。
在此之中,京東有三個步驟要走。一是,將京東內部的各種電商資源進行“云化”;二是,將“云化”后的電商資源對外開放,構成電商生態體系;第三步則是,整合多個外部電商資源,向全行業提供云服務。目前,第一步已經完成,第二步在進行當中,第三步還在規劃期。而在第二步構建電商生態體系當中,完整的用戶賬戶體系(ID),以及支付,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除上述京東自身的戰略發展之外,京東也有對阿里巴巴的戰略防御考慮。今年4月,阿里巴巴已戰略入股新浪微博,并將淘寶與新浪微博在信息、賬戶體系上進行打通。這對將阿里巴巴視為戰略競爭對手的京東來說,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一名產業分析人士表示,通過微博賬戶登錄京東,微博是可以知道從自身平臺倒了多少流量給京東,以及了解該用戶在京東的瀏覽和購物行為,并能追溯到消費金額等商業數據,而基于對這些數據的了解,理論上微博也可以根據這些信息來對用戶做有針對性、競爭性的營銷。而這在阿里戰略入股微博后,會讓京東感到尤為不安。
試想:當阿里知道一名用戶通過微博在京東的消費軌跡后,根據用戶喜好,將阿里平臺自身產品,甚至與用戶在京東看到的競爭類產品在用戶微博上推薦,是否會造成京東訂單的流失?
封鎖是“單干”的信號?
“京東很有可能會自身推出支付、移動支付系統,以及用戶社交平臺。”上述人士稱,京東要做自己的支付,就會嚴格使用自己的ID體系,而用第三方ID嫁接在自己的支付工具上會較不安全。
因此,就在京東宣布與新浪微博暫停合作的同時,京東也表示將與騰訊財付通停止合作。
事實上,早在2011年,京東已經停止了與阿里支付寶的合作。而在2012年底,京東通過收購支付牌照公司網銀在線,擁有了支付牌照。
“對于電商來說,支付是一個重要而敏感的工具。”電商分析人士李成東表示,通過支付工具,支付平臺方可以獲悉該用戶的每一筆交易時間點,以及交易費用、收費方是誰,還能夠知道是通過哪家銀行來轉賬進行的。這意味著,支付平臺不僅掌握了該用戶的消費熱點以及消費能力,還能通過海量的用戶數據,得知使用該支付的電商平臺的每日交易額,以及交易高峰等詳盡情況。而如果,該支付平臺的數據被電商競爭對手獲悉,就類似于“潛伏”。
宣布停止與財付通合作,也可看做京東將騰訊旗下電商易迅網的戰略競爭地位升級。
據易觀數據,2013年第二季度,騰訊電商旗下QQ網購與易迅網的市場份額總額為5.2%,僅次于京東18%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其中,易迅網在今年前4個月,銷售額同比增長200%,用戶數較去年同期增長150%,達到1000萬人。
目前,國內電商已經形成“3+1”勢態,即阿里、京東、騰訊和由傳統渠道、通過線上與線下進行融合自我變革的蘇寧。這四家電商都開始從最初的核心品類,進行品類擴張發展成綜合電商,又有從綜合電商發展成生態化的云電商平臺的趨勢。而賬戶體系、支付等金融衍生服務,都是滿足生態化的基礎元素。
上述人士指出,阿里巴巴投資新浪微博、陌陌等社交產品,就是擴張賬戶體系的動作之一,而京東、蘇寧也都在支付領域進行布局,國內電商正進入生態爭奪戰。
(趙楠)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