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經濟依賴房地產趨勢明顯 房價反彈壓力較大
導讀:中國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專家徐逢賢指出,一些地方打著城鎮化口號,盲目建城、上馬項目,地方本身已無多少資金,為了解決資金問題,又會通過影子銀行等融資,將加大地方債的規模和風險。
下半年中國經濟面臨三大風險
在當前經濟逐漸企穩之際,相關風險也引起高度關注。昨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發表報告稱,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改革開放力度加大、轉型升級扎實推進、民生保障繼續加強,但財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領域潛在風險增加,房價反彈壓力較大,部分行業穩崗就業困難較多。
經濟對房地產依賴上升
相較于其他行業,今年房地產市場表現一枝獨秀。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月70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情況顯示,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上漲的城市有69個,同比漲幅超10%的城市達10個。而1-7月,商品房銷售面積6113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8%,遠超去年同期-6.6%。
北京中原地產市場部研究總監張大偉表示,今年以來實體經濟不景氣,資金過多地留在房地產市場,外加政策因素和剛需帶動,今年樓市呈現量價齊漲,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度沒有降低反而上升。近期各地又頻現“地王”,市場定價也水漲船高,進一步加大了未來上漲預期,而房地產開發商資金也比較充裕,9月后房價上漲仍將是大概率事件。
盲目造城加大地方債風險
“雖然沒有具體指明金融領域潛在風險是哪方面,但從之前政府表態和各界的關注來看,應該主要指的就是風險日益加大的地方債務。”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說。
事實上,近年滾雪球般迅速膨脹的地方債早已引發各界擔憂。最近,國家發改委的一個課題組對12個省區的調查顯示,平均每個地級市要建約1.5個新城新區,144個地級城市竟然要建200余個新城新區。業內認為,此舉可能對地方債問題雪上加霜,進一步加大債務風險。
中國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專家徐逢賢指出,一些地方打著城鎮化口號,盲目建城、上馬項目,地方本身已無多少資金,為了解決資金問題,又會通過影子銀行等融資,將加大地方債的規模和風險。
曹建海認為,目前地方債官方統計是10萬億元,這可能是能看得到的,很多地方債通過影子銀行、地方融資平臺獲取資金,實際債務規模可能超過官方統計的1-2倍,可能會成為經濟發展的隱患。
財政收支矛盾突出
今年以來財政收入增速也明顯回落,如何化解收支矛盾顯得尤為迫切。數據顯示,1-7月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8%,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3.6個百分點。而財政支出則同比增長8.9%,增速明顯高于收入。
在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看來,收入放緩支出卻仍然保持較快增長,這樣下去政府赤字將不斷擴大,如果不能遏制這種勢頭,可能最終會導致類似歐債危機的風險。
(王曄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