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多項數據向好經濟 政策明確后形勢漸明
導讀: 消費方面,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513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3.2%,比上月增速放緩0.1個百分點,基本持平;投資方面,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2172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1%,增速與1~6月份持平,從2月份以來連續4個月的回落態勢中企穩。
發改委、智庫、投行以及外媒都有聲音稱,中國經濟有望在三季度觸底企穩。
在中國政府明確“穩中求進”及經濟增長底線管理的政策信號下,7月的工業、投資、出口和PPI數據都出現了止跌的態勢。
包括發改委人士、政府智庫人士、投行學者乃至海外媒體的各界聲音顯示,中國經濟有望在三季度觸底企穩。
盡管期待了數月的經濟反彈終于顯露出一絲跡象,但能否持續下去仍有待內外環境和政策落實情況的考驗。
多項數據表現改善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9.7%,比6月份高出0.8個百分點,結束了5月以來連續兩個月回落的趨勢。
在工業數據發布之前,8月初發布的官方PMI已經用較上月微升0.2個百分點的表現,展現出制造業信心有所恢復的態勢。但連續疲軟的經濟走勢讓市場對這一反彈存在不小的質疑,并引證匯豐PMI和海外PMI的下滑走勢強化自身論調。但最終的工業數據驗證,制造業的確出現了恢復。
與工業生產恢復相匹配,中國的PPI也出現了可貴的降幅收窄現象。同比下降2.3%的表現,與同比上漲2.7%的CPI一道,同處于較為溫和的區間。
從PPI的分類數據看,7月份,生產資料出廠價格環比下降0.4%,雖然繼續下降,但降勢減緩,環比降幅自4月份以來第一次收窄,比6月份縮小了0.3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出廠價格自3月份環比下降以來也首次持平企穩。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相信,工業經濟的回升主要和制造業以及電力、燃氣、水生產加快有關。尤其是鋼材、有色金屬、汽車等生產加速,對工業回升拉動明顯。
工業數據的改善也源自7月份消費、投資和凈出口這“三駕馬車”相對給力的表現。
消費方面,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513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3.2%,比上月增速放緩0.1個百分點,基本持平;投資方面,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2172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1%,增速與1~6月份持平,從2月份以來連續4個月的回落態勢中企穩。
另外,出口“逆襲”也得到了廣泛關注。海關總署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3541.6億美元,同比增長7.8%。其中出口同比增長5.1%,高于上月的-3.7%,進口同比增長10.9%,遠高于上月的-0.7%。進出口增速雙雙“轉正”,在對主要貿易伙伴的雙邊貿易中,僅對日本貿易下降。
李慧勇認為,從四大類投資看,制造業投資增速穩定,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增速有所回升,服務業投資增速略有回落。7月消費增速略低于上月和13.5%的市場預期,不過總體還算不錯,在經歷了去年年底的一次性回落之后,消費總體上呈現恢復性增長的態勢。
與此同時,盡管官方數據尚未出爐,但中電聯副秘書長歐陽昌裕近日稱,根據電力調度數據分析,7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幅將在9%左右,大大高于6月份的6.3%。不過。其中的“高溫因素”不容忽略。
中電聯此前發布的報告預計,因為高溫持續,三季度社會用電量將維持較高增速,四季度將會回落。預計第三產業用電將持續增長,工業用電量增速放緩的趨勢不會改變。
此外,央行日前公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7月信貸及貨幣增長超過預期: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6999億,同比多增1598億;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從上月的14%加速至14.5%,M1增速從上月的9%加速至9.7%。在經濟企穩回升跡象出現的大背景之下,認為貨幣政策應該“按兵不動”的聲音成為業內主流。
官方、學界、外媒看好經濟企穩
對于經濟數據出現好轉跡象的原因,國務院國資委研究院研究員胡遲對記者表示,市場一直希望宏觀經濟數據盡快出現扭轉,但由于上半年需求沒有改善,這一轉折一直沒有到來。但在政府高層進一步強調“穩增長”,市場預期政府會有溫和刺激性措施出臺后,投資有所改善,市場信心有所恢復;再加上企業已經經過半年多的調整,存貨和效益都有所改善,所以經濟數據也就出現了一些好轉。
8月10日,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在上海市浙江商會年會上表示,據他最新了解的數據,中國經濟有可能在三季度觸底,四季度企穩回升。
陳東琪認為中國內部環境總體上在改善,這包括PMI止跌上升、社會用電量增加、貨運指標好轉、主動庫存增加、中央財政收入增長等。
近期學界亦不乏認為中國經濟將觸底企穩的聲音。瑞穗證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工業、進口數據好轉,與對原材料需求的增加相一致。他預計三季度經濟觸底回升;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則對媒體表示,總體看,中國經濟正在企穩,而且略有回升。
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國經濟可能已在第二季度觸底,余下的幾個月中國經濟將穩步擴張,這將提振全球經濟增長。海外市場對中國出口商品的需求強于預期,推動了中國制造業的增長;同時,進口的超預期增長則意味著中國內需正在增強。
英國路透社則援引分析師的話稱,最新數據表明,中國經濟至少在短期內已經平穩,政府扭轉經濟增速下滑的努力已經奏效;巴克萊銀行多名分析師則認為,一系列數據將有助于中國實現全年7.5%的增長目標。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