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設計中國養老制度 并軌延退一個都不少

                2013-08-12 08:11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導讀:本文主張一舉解決如下問題:一是降低企業負擔、適度界定財政負擔和政府責任、維持個人繳費、增加市場收益;二是統一制度安排,明確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責任,消除居民搭便車的動機,提高制度管理效率和減少制度管理成本,方便居民轉移攜帶,促進養老金融發展和勞動力合理流動。為此,頂層設計要提供一步到位的、一攬子的“國民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儲蓄養老金”方案,包括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稅費制度、領取年齡、經辦機構、居民檔案、信息系統等問題。繼而,制定分步實施計劃,給社會一個科學合理的養老金規劃,促進社會共識,人民一定會配合政府實施改革。

                    清華方案:中國養老金頂層設計

                  [美國和澳大利亞的老齡資產結構比較理想:政府轉移支付1/3,勞動收入1/3,財產性收入1/3。勞動人口負擔較輕,老齡人口仍有貢獻 而我國六普數據顯示:依賴政府轉移支付養老的占29%,依賴家庭養老的占49%,處于嚴重的未備先老的局面,亟待通過養老金結構調整,改善老齡人口的資產結構 ]

                  貫徹黨的十八大報告關于“權利公平、待遇公平、規制公平”的精神,按照老齡社會的時間表,堅持“公平、持續、簡便、效率”原則,用GDP的1%~2%,建立全覆蓋的、全國統一的、分步實施的“國民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儲蓄養老金”二元結構養老金制度,具有安定民心、提高政府信譽和促進老齡社會發展的一舉多得的功效。但是,挑戰不在于財務問題,而在于價值取向和管理能力。需要樹立“立足長遠、分步實施、心中有數”三大戰略。

                  目前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混賬模式(個人賬戶空賬運行)的弊端如下:

                  (1)持續性差。企業負擔重,即使將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納入養老保險,大約可以平穩運行8年。伴隨人口老齡化,內部贍養比正在從1∶3降至1∶2,參保人增長率每降低1%,領取者每增加1%,平穩運行期即減少1年以上。

                  (2)公平性差。企業職工養老金費率高、替代率下降,居民養老金水平過低,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很尷尬,改變和不改變都有過不去的坎兒。目前,制度差異在助長人們“搭便車”的投機行為,職工企圖搭乘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的便車,居民和失地農民企圖搭乘職工養老保險的便車。如此下去,制度成本和管理成本都很高,還造成新的不公平。

                  (3)簡便性差。按照人的身份劃分不同的養老金制度,再由各地方政府制定實施細則,養老金制度被人為地復雜化了,難以統一口徑和達成社會共識。養老保險統籌層級低,處于“中央點菜、地方政府埋單”的局面,地方政府出于財務壓力而設置障礙,居民轉移攜帶養老保險關系難,不利于勞動力合理流動、家庭團聚和子女照顧老人。

                  (4)效率性差。如果自1998年以來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資金進入市場投資運行,按照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業績)年化收益8%計算,截至2011年,減去年度支付后還有累計結余額3.8萬億元(等同一個基金市場)。人社部的信息顯示,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額僅為1.9萬億元(視為個人賬戶資金)。可見,年均損失投資收益1000多億元是個事實。更嚴重的問題是,新一屆政府正在陷入職工養老保險待遇年增10%的陷阱,難以自拔,越來越背離了政府保基本的原則。

                  老齡社會的養老金文化應當是二元結構的,即“自己存點、向孩子要點”。目前中國面臨兩個選擇:(1)一步到位的方案是建立全覆蓋的“國民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儲蓄養老金”;(2)過渡方案是維持養老保險模式,分離現行“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分別運行職工養老保險和居民養老保險兩個計劃,日后再進行整合。其實,我國城鄉居民“政府補貼+個人儲蓄”的模式已形成農村包圍城市之勢,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統賬結合”本是政策初衷,公共部門“免費退休金”時過境遷且亟待退出,中國養老金“調結構、建機制、大整合”已有基礎。養老金制度規劃至少提前20年作出,中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且發展速度較快,不可再貽誤時機。

                  本文主張一舉解決如下問題:一是降低企業負擔、適度界定財政負擔和政府責任、維持個人繳費、增加市場收益;二是統一制度安排,明確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責任,消除居民搭便車的動機,提高制度管理效率和減少制度管理成本,方便居民轉移攜帶,促進養老金融發展和勞動力合理流動。為此,頂層設計要提供一步到位的、一攬子的“國民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儲蓄養老金”方案,包括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稅費制度、領取年齡、經辦機構、居民檔案、信息系統等問題。繼而,制定分步實施計劃,給社會一個科學合理的養老金規劃,促進社會共識,人民一定會配合政府實施改革。

                  戰略一:養老金頂層設計

                  應具有戰略高度和長遠目標

                  老齡社會是消費拉動(爺爺奶奶埋單)和課題推動(爸爸媽媽勞產率高)的時代。

                  中國在2000年進入老齡社會,老年贍養比1∶10;約在2025年進入深度老齡社會,老年贍養比1∶5;在2035年進入超級老齡社會,老年贍養比1∶2~3。基于人口學視角,中國老齡化并不嚴重;基于公共管理學視角,由于就業、低收入、領取養老金的年齡過早等問題,實際老年贍養比在2010年以前即不足1∶5,提前進入了深度老齡社會;基于養老金制度安排的視角,至少提前20~30年調整養老金結構和領取養老金的年齡,中國已經錯過了15年。美國在1974年頒布《雇員退休收入保障法》,距離深度老齡提前了40年。澳大利亞在1991年實施《超級年金法》,距離深度老齡社會提前了25年。因此,上述兩個國家的老齡資產結構比較理想,即政府轉移支付1/3,勞動收入1/3,財產性收入1/3。勞動人口負擔較輕,老齡人口仍有貢獻。我國六普數據顯示:依賴政府轉移支付養老的占29%,依賴家庭養老的占49%,處于嚴重的未備先老的局面,亟待通過養老金結構調整,改善老齡人口的資產結構。

                  經過2013~2015年準備期,在“十三五”規劃期間(2016年)開始分步實施二元結構養老金制度。其結構的具體組成是:國民基礎養老金(40%~60%)+個人儲蓄養老金(50%)=上年度居民家庭平均消費支出的100%。(圖1)。

                  1.國民基礎養老金方案設計

                  打破身份界限建立全覆蓋的國民基礎養老金制度,整合現行各類由政府支付的公共部門退休金、企業職工基礎養老金、城鄉居民養老補貼等,按照上年度各地居民家庭平均消費支出的40%~60%,向全體年滿60歲(或者65歲)的中國城鄉居民(含職工)支付國民基礎養老金,非納稅人的支付率為40%(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線,主要指不繳納任何所得稅的城鄉居民),低稅率人的支付率為50%(主要指個人綜合所得稅率在20%以下的各類職工),高稅率人的支付率為60%(主要指個人綜合所得稅率在20%以上的各類經濟活動人口)。

                責編:張開放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 国产丝袜第一页|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亚洲视频aaa|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香蕉国产蜜臀AV|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一区二区| jizz黄色片| 青青草国产青春综合久久| 私人影院在线观看| 欧美18videos极品massage|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久久精品成人国产午夜| 中文在线√天堂| 33333在线亚洲|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软件 | 福利视频导航网站| 欧美在线暴力性xxxx| 成年人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国内一级野外a一级毛片| 国产剧情av麻豆香蕉精品| 免费**毛片在线搐放正片|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а√天堂中文最新版地址| 蜜桃成熟时2005| 欧美第一页浮力影院| 手机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 哇嘎在线观看电影| 亚洲免费电影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被男按摩师添的好爽在线直播| 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 成年人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福利精品视频| 亲密爱人之无限诱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 √天堂资源在线| 老师让我她我爽了好久动漫| 欧美一区二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