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心增強7月PMI微升 經濟保下限壓力仍大
就業連續14月低于臨界點預示保“下限”壓力仍大。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8月1日發布數據顯示,7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3%,比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經濟學家分析認為,PMI回升說明市場對經濟趨穩預期逐漸增加,大型國有企業開始受益于近期中國政府推出的一系列舉措。但考慮到其中從業人員指數已經連續14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下,以及同日發布的匯豐中國制造業PMI連續第三個月放緩,當前穩增長、保就業壓力仍然較大。
回升 信心增強致7月PMI超預期
7月的回升讓制造業PMI告別了3個月連降。從12個分項指數來看,同上月相比,除產成品庫存和供應商配送時間下降外,其余各主要指數均不同程度回升。截至7月,我國統計局公布的制造業PMI數據已經連續10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
總體來說,7月的反彈超出市場預期。“這個數字顯著地高于輿論預期看跌的49.8%,以及我們做出的看漲50.1%的預測。”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與市場感受相比,統計局公布的制造業PMI指數更加積極。“我們非常有信心保持我們對2013年增長率能夠達到7.5%的預測,并且預期季度增長率會有一個持續的恢復。”陸挺說
對于PMI超預期回升,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認為:“企業信心有所增強是7月PMI小幅回升的主要原因。”他說,從結構上看,大型企業運行總體平穩為制造業PMI溫和回升奠定了基礎。7月,大型企業PMI為50.8%,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連續11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
從影響因素看,近期出臺的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和促改革的舉措和政策增加了企業發展信心。如:取消和下放部分行政審批權限,激發了民間經濟活力;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和加快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改善了投資相關行業的信心;放開貸款利率管制、減輕小微企業稅收負擔、擴大信息消費、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促進進出口穩定增長等措施,改善了企業運行環境和發展預期。
數據顯示,7月反映企業信心的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6.4%,比上月上升2.3個百分點,結束了連續3個月的下降走勢。調查還顯示,有24.3%的企業認為未來3個月內生產經營活動整體水平上升,比上月提高1.2個百分點;只有11.5%的企業認為經營水平下降,比上月回落3.5個百分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7月PMI指數小幅回升,表明未來經濟增長趨穩。今年以來,隨著經濟增長小幅回落,市場預期持續走低,與實際經濟走勢出現一定反差。進入下半年之后,市場對經濟趨穩的預期逐漸增加,在宏觀經濟政策支持下,市場需求大體平穩,從7月PMI新出口訂單指數看,未來出口需求有望小幅恢復。受預期趨穩、訂單水平趨穩的影響,預計未來經濟增長總體趨穩。”
陸挺也說,7月,新訂單指數從6月的50.4%增長到了50.6%,表明在近期傳遞出政府保證讓今年經濟增速達到7.5%的明確信息后,需求有所增長。
沖突 多組數據不一惹質疑
7月PMI指數出乎預料的反彈改善了市場情緒,也引發質疑。如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就認為,統計局公布的PMI明顯高于市場預期,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型國有企業開始受益于近期中國政府推出的一系列舉措。“但PMI反彈并沒有改變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基本面仍在惡化的基本觀點。”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PMI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反彈,但PMI指數與近期的其他一些指數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分歧走勢。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則是中國國家統計局停止發布了PMI數據中的部分分項數據。數據顯示,鋼鐵業PMI從5月的46.8%大幅反彈至7月的52.5%,而鋼鐵業卻仍然保持著全行業虧損,這也增加了我們對統計局公布的PMI的疑問。如果數據的準確性存在問題,那么出現政策失誤的可能性也將大幅增加。”劉利剛說。
對統計局公布的PMI指數準確性的質疑并不是一個新問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郭海濤長期研究電力指標與經濟走勢的相關性問題,他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自2011年6月以來,用電量增速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趨勢基本一致,總體呈現下行趨勢,但PMI卻表現為在2011年11月達到低點后呈逐月回升的態勢,出現了明顯的拐點。用電量數據是一個實際測量數據,統計的準確性和可信度較高,相比之下,PMI數據結構中不僅選取樣本的代表性容易受到質疑,而且采集的原始數據本身和加權計算的過程也具有主觀性。
另一重質疑來自于統計局公布的PMI與匯豐PMI打架。同日公布的7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僅錄得47.7,低于上月的48.2,顯示制造業運行連續第三個月放緩。通常來說,統計局公布的PMI傾向于反映大企業走勢,匯豐PMI更多的反映中小企業情況,二者可能不定期出現背離現象。但是這一說法似乎很難解釋當前的情況。7月統計局公布的PMI中的小型企業PMI連續兩個月上升,達到49.4%,較上月上升了0.5個百分點。
當然,通常來說市場更相信統計局公布的PMI反映的趨勢。在這一方面,陸挺的觀點頗具代表性。他說,首先,匯豐PMI數據是在7月中旬統計出來的,這些數據很有可能被當時幾大商業銀行間的動蕩和對新政府經濟底線不確定所造成的持續悲觀情緒所影響。其次,匯豐PMI的樣本中小型出口企業過多,這些企業受到了人民幣升值、工資上漲以及全球范圍的需求衰退等多方面的沖擊。“在我們看來,目前統計局公布的PMI顯然是我們需要更加關注的,原因也非常簡單,出口現在僅僅占到了中國GDP的10%。”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