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6100萬甩賣米業資產 億元增資打水漂
7月19日,北大荒(600598,收盤價7.52元)籌劃近兩個月的資產出售方案出爐,擬以6161萬元的價格將米業子公司轉讓給控股股東。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今年3月底北大荒剛對上述子公司增資逾億元,為何間隔如此短時間就要以如此低的價格甩賣?有分析人士認為,承接方是北大荒控股股東,難免有賤賣和利益輸送之嫌,且待此次交易完成后,北大荒資產總額和營業收入總額將大幅縮水。
受上述公告影響,北大荒7月19日復牌當天大跌9.94%。
6161萬剝離80億元產值
停牌近兩個月后,投資者終于等來北大荒重組草案。7月19日,北大荒公告稱,公司擬將巨虧5.6億元的黑龍江省北大荒米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大荒米業)賣出,交易對手是北大荒控股股東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農墾集團),農墾集團將以6161萬元的價格接手北大荒米業。
公告披露,北大荒擬將持有的控股子公司北大荒米業98.55%的股權轉讓給控股股東農墾集團。交易完成后,北大荒米業將不再計入上市公司合并報表范圍。資產出售草案顯示,北大荒米業經審計后資產賬面價值為52.15億元,而負債則高達52.05億元,凈資產僅為925.95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公告表示,北大荒米業股東全部權益評估價值為6084萬元,增值率為557.08%。經交易雙方經協商,確認此次交易價格為6161.38萬元,由農墾集團一次性以現金支付。
隨著米業資產的剝離,北大荒可以極大減輕負擔,但由于此次交易資產去年營收為83.03億元,占北大荒最近一個會計年度(2012年)營收總額61.03%,因而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公司擬定于8月5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上述交易事宜。
增資剛完成即籌劃出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前北大荒前腳剛完成對北大荒米業的億元增資,后腳便開始籌劃對子公司的出售方案。
2013年3月,北大荒宣布,將2007年度發行可轉債所募資金中,以北大荒米業作為項目實施主體的資金1.14億元轉為對北大荒米業的直接增資,增資已于2013年3月29日履行完畢,而北大荒米業注冊資本隨之更新至6.25億元。
但5月25日北大荒就以籌劃重大事項為由,宣布于5月27日起停牌。如今公告說明,公司停牌所籌劃的事項正是出售北大荒米業全部股權。截至3月31日,北大荒米業短期借款共計46.45億元,其中保證借款37億元,由北大荒提供直接擔保責任貸款35億元。
鑒于上述情況,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研究員表示,既然北大荒早在5月就停牌籌劃出售資產,那么又為何要在停牌前對米業公司增資逾億元?對此記者致電北大荒公司證券部及董秘,但證券部電話無人接聽,董秘史曉丹手機也一直處于關機狀態。
除了真金白銀增資外,北大荒還幫助北大荒米業處置不良資產。同樣在2013年3月,北大荒米業將其控股的北大荒鑫亞經貿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鑫亞貿易)全部股權以“0”元的價格轉讓給上市公司。
北大荒米業坦言,鑫亞經貿等子公司對外拆借資金已計提大額減值準備,這也是北大荒米業2010年~2012年連續3個年度巨虧的重要原因。通過轉售鑫亞貿易股權,2013年一季度北大荒米業形成投資收益1.81億元,實現凈利潤6670.44萬元。
對此,上述券商研究員認為,盡管股權轉讓不能扭轉北大荒米業主業頹勢,但上市公司卻間接為前者減輕了負擔。實際上,鑫亞貿易主營糧食采購與銷售,與北大荒米業主體經營范圍有所重合,那么大股東收購米業公司后是否會產生同業競爭問題?對此,上市公司沒有明確表態。
研究員:公司將來主業是什么?
“北大荒原本以水稻、大豆、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的生產、銷售為主營業務,其中,北大荒米業去年營收超過80億元,占北大荒營業總收入的61.03%。毫無疑問,米業資產是上市公司的絕對主業。盡管剝離米業資產后北大荒可以極大減輕負擔,但不得不面對上市公司資產總額和營收總額將要出現的大幅縮水。在這樣的背景下我想知道,北大荒將來的主業會是什么?”第一創業研究員如此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作為傳統農業企業,北大荒不僅米業經營不佳,其化肥、麥芽等方面業務也令人憂慮。2012年,北大荒控股的麥芽公司實現營收5.67億元,虧損2.29億元;因銷售量下降,成本高企,浩良河化肥分公司實現營收7.2億元,虧損2.2億元;另外,紙業公司及北大荒希杰公司也都處于困境,分別虧損7936萬元和4750萬元。
如此一來,將占比最大的米業資產剝離后,去年實現營收20億元的土地承包業務將占據北大荒頭把交椅。但公司如果僅靠土地承包等業務,又難以撐起現在近150億元的市值。
(唐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