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否認房產稅僅為打壓房價 稱適當減少泡沫
專家否認房產稅僅為打壓房價 稱適當減少泡沫 漫畫張建輝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
房產稅改革已討論了相當長時間,但不能把開征房產稅的目的僅僅看成是打壓房價。目前談及的房產稅,實際是以房產保有環節征稅形成規范的經濟調節杠桿,以形成多種正面效應,包括對地方政府職能轉變的合理激勵,以及在配套改革中改變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這一改革也是優化我國稅制結構和收入再分配的組成部分。征收房產稅,房價不會應聲而落,但會使上揚曲線的斜率降低,發展過程更加平穩,減少泡沫,不會動不動就大起大落,造成對社會生活的負面沖擊。
□現實困境
既得利益格局復雜
現行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最主要的進步是形成了區分保障房和商品房的雙軌統籌管理框架,這是優化房地產調控和解決房價高問題的一個大的管理框架。
在保障房軌道,政府管規劃、管托底。在商品房軌道,政府要管公平競爭規則和收稅,不只是房產交易環節要收稅,按照一個走向現代國家必須配套的現代稅制來說,在房產保有環節也要收稅。但是,大家對保有環節的稅收沒概念,目前僅有上海、重慶在試點房產稅。
在房產稅改革方面,公眾最關心的往往是房價過高問題。政府應該做些什么呢?收稅。房價越高,政府拿到的稅收越高,拿到稅后支持加快建設保障房。在保障和商品雙軌統籌之下,把所有要素合在一起形成理性認識,這種理性認識絕不僅僅是探索商品房房價的。
現在為各方關注的上海、重慶房產稅改革試點,是在全國人大審批通過、授權國務院制定實施辦法的“房產稅”框架下啟動的試點,引入了兩個實質性的新機制:一是把房產稅覆蓋面擴大到一部分消費住房;二是要作一定形式的稅基規范,確立房產評估值概念并發展其方法。雖然兩市試點方案細則不盡相同,但都包含著向較標準的房地產稅或不動產稅靠攏的取向。
有人說,應該由人大組織方方面面的參與者討論設計中國的房地產稅稅法,審批通過后照法執行。這個說法從邏輯上看無懈可擊,但在中國經濟社會轉軌過程中矛盾錯綜復雜,在觸動既得利益格局、各方面認識明顯不統一的情況下,如果想首先形成一個非常穩定的、全面的房地產稅稅法,人大審批通過后再執行,估計幾十年也拿不出一個結果,房產稅改革會無限拖延。我認為,不能不讓爭論,但不能陷于爭論,要有先行建設的試點。
中國改革進入深水區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呈現無人受損的局面。我們需要聯系現實充分認識房產稅可能產生的正面效應,由于既得利益格局與此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十分復雜、非常敏感,存在公開的和內部的激烈爭論。我認為,應該推動理性探討,尋求既有利于社會、民族長遠根本利益又能助益較短期經濟運行趨向平穩健康的可行性方案。
□勢在必行
房產稅改革別無選擇
我國經濟社會中房地產業繼續發展的特征依然存在,由此引發的矛盾也日益凸顯。雖然,絕大多數社會成員跟自己比,生活水平都在提升,但橫向對比就會產生種種心理不平衡。要解決這些問題,在大的改革方向上,關于直接稅和房地產稅,我們沒有其他選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