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白酒遭遇寒冬頻破發 專家指產品存三大硬傷
白酒個股從云端跌落,也讓“紙白酒”陷入破發潮。另一方面,各地“酒交所”陸續發布現貨、期酒產品,投資及交易仍然火爆。
記者在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看到,目前上市酒品已達12支,其中上市“紙白酒”有9支。
今年以來,標榜為“像炒股一樣炒酒”的紙白酒遭遇寒冬。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的上市酒品說明顯示,截至11日,12只發行的酒品中有4支“破發”。
專家認為,“紙白酒”跳水背后,存在三大硬傷——
一大硬傷是概念多炒作。上海市商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齊曉齋認為,一些突出“尊崇”、“榮耀”、“頂級”的概念不乏炒作嫌疑。
二是資金無保障。一些投資品種的資金托管誰來監督、如何規范,眼下仍疑團重重。
三是品種無監管。業內人士指出,酒類投資還可能成為以存貨融資的又一渠道。一些品種稱向公眾發行和混合發行,采取所有權轉讓和債務發行,但監管者不包括金融監管機構。
建設酒類交易中心,原本是促進市場流通、減少層層加價的舉措。而“紙白酒”不僅沒有去環節、促流通,反而與酒價飛漲不無關聯,一些“酒交所”存在偷換概念之舉。此前爆出的“文交所”投資者巨虧,產品涉嫌份額化,交割“虛擬化”,已給交易場所亂象敲響警鐘。
“美、英等國均只有一家交易中心,且專注于進行資源優化流通?!眹鴥劝拙茖<诣F犁認為,國內酒交所即使不算“開得太多”,也要經歷殘酷淘汰,最后生存的不過是2-3家。
專家指出,“定制產品—發行上市—存貨融資”的路線圖不乏投資風險。酒價理性回歸之余,酒類交易中心更應回歸消費與流通本位。
新華社記者 王濤 杜放(據新華社上海7月14日電)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