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同業變形游戲暗度陳倉 短債長貸利潤豐厚
通過信托受益權買入返售、銀行過橋等“另類同業業務”通道,銀行資金搖身一變成了風險資本占用少、不受存貸比約束的同業資產。而銀行利用同業資金短債長貸有著豐厚的利潤可圖。
但肆虐生長的銀行同業業務不僅使銀行財務報表失真,更逃避了監管當局的信貸規模管控。業內人士認為,繼銀監會整肅資金池的8號文后,6月底“錢荒”已經宣布銀行系統內的資金去杠桿化進程開始,整肅“變形”同業業務的風暴正在醞釀。最新消息顯示,有關部門或要求商業銀行對同業業務進行“解包還原”,要按照表內的同類型業務標準計提撥備,用資本約束信貸出表的沖動,堵上瘋狂的“新型影子銀行”——“變形”同業業務的貸款表外化出口。
殊途同“歸”
“你不需要知道同業業務究竟是做什么的。我只要告訴你,和理財資金池、傳統信貸業務一樣,銀行最愛做的事就是把短期的、便宜的資金投入到長期的、收益率高的項目里去。只是這次的資金是來自于銀行的同業業務這塊而已。”某股份制銀行資金部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銀行的同業業務,顧名思義,就是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之間的業務,以金融同業客戶為服務與合作對象,以同業資金融通為核心的各項業務,是商業銀行近年來興起并蓬勃發展的一項新業務。具體包括:代理同業資金清算、同業存放、債券投資、同業拆借、外匯買賣、衍生產品交易、代客資金交易和債券投資、同業資產買賣回購、票據轉貼現和再貼現等業務。
銀行同業業務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橫跨信貸市場、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其綜合性、交叉性的業務特質使之成為最具創新活力的業務領域,同時由于資本約束、息差收窄、盈利壓力、未來的利率市場化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使得商業銀行越來越關注同業業務,競爭也日益加劇。多數銀行將同業業務作為與公司業務、個人業務并列的三大主營業務之一。
“監管不斷加強,銀行的業務也就不斷為了規避監管而演進,同業業務就是這樣演進的結果。”某股份制銀行資金部負責人直言。
據一位在銀行從業20余年的人士介紹,銀行同業業務最吸引人的一大特點是,虛增銀行的資產規模。因為銀行對金融機構之間的同業資金借出,會計入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資產”項,同業借入計入“負債”項。因此加了杠桿、多次借入借出的同業資產具有強大的資產擴張能力,從理論上講,可以無限創造資產。業內人士認為,同業業務的膨脹導致這兩年巨額M2在銀行間自我生成,在銀行間空轉,而沒有進入實體經濟,也是銀行業暴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商業銀行信貸增長受到資本充足率的制約、存貸比、行業調控的限制。與貸款業務相比,目前同業業務所受監管相對更松,比如對同業資產的風險資產權重系數為25%(意味著同業業務的資本金消耗更低),同業業務(即使資金的實質用途與貸款相同)不受存貸比約束,無需繳納存款準備金,對同業資產也不必計提撥備等。“所以,不少銀行都會通過銀行過橋、受益權買入返售等,變信貸業務為同業業務,進而貸款給高風險領域,例如房地產和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以追求更高利潤。”該人士說。
暗度陳倉
當然,銀行同業資金必須經過一番“變形”后,完成信貸出表,才能規避存貸比、信貸規模等的監管,還能堂皇地進入房地產、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領域。
業內人士總結說,在滿足監管和報表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市場采用了一種過橋的創新合作模式,有銀行過橋和委托貸款兩大模式。
銀行過橋模式是指,銀行A購買銀行B的票據,并將資產定向委托證券公司管理;銀行A再將資產管理受益權轉讓給銀行B,并約定回購;最后銀行A回購受益權(資管合同到期結束)。
在這一過程中,銀行B作為票據/資金的提供方,賣出了票據資產,并以銀行A委托證券公司管理的資產做抵押,以回購形式向同業融出了一筆資金。通過上述交易后,銀行B(通常是激進的中型商業銀行)把票據類資產由表內轉向了表外,表內的信貸資產置換成了同業資產。達到了報表管理的要求,并獲得了投資票據的利息收入;銀行A是過橋銀行。
在上述過程中,證券公司的角色也可以由信托公司等機構擔任。相應的,資產管理受益權就變成了信托收益權。
“受益權完全是為了規避銀行理財資金或同業資金等的投向限制而創設的概念。目前是法律灰色地帶。”某信托公司人士介紹。
另一種過橋合作是相對復雜的委托貸款模式。公司A委托銀行B貸款給公司C。然后, 銀行D以自有資金通過證券公司(或信托公司)發起定向資產管理計劃(信托計劃),專門用于收購A公司的委貸收益權(債權)。
通過券商、信托公司等中介的委托貸款收益權轉讓形式,銀行D能把信貸資產轉化為同業資產,規避了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存貸比等管控。同時,同業存款的門檻低,利率和期限由雙方自行協商,通常期限短利率低;而同業借款期限長,通常是1-3年,資金用于經營活動,類似于銀行發放貸款。銀行通過同業業務獲得了很大的套利空間。
招商證券的研究報告認為,自2011年以來,16家上市銀行同業資產規模增長100%,年均復合增長41.5%,遠遠超過貸款規模的增速。其中,場外同業資產(以盈利性目的為主)的存放同業和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分別增長159%、54%,年均復合增長分別為61%、24%。與此同時,銀行同業負債規模增長72%,年均復合增長31%,亦超過存款增長。
從上市銀行同業資產結構來看,2012年買入返售資產占同業資產比例達45%,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國有商業銀行(除農行)同業資產結構中,存放同業占比較高,而股份制銀行中買入返售資產占比較高。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