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國債全面暴跌 全球市場經歷“痛苦交易”
美聯儲誓言退出史無前例的量化寬松,正將絕大多數投資者逼向懸崖,隨著全球長期國債收益率普遍暴漲,人們再難通過買入債券或股票賺錢。經濟學家將這種模式稱為“痛苦交易”(PainTrade)。
股債齊跌
近日,JonesTrading的MikeO'Rourke在一份給客戶的報告中稱,“全球正在經歷一種全新的痛苦交易,在過去的2年內,買入股票變得越來越難賺錢,但現在痛苦卻降臨到買入長期債券的投資者,因為此前涌入債券市場的大客戶,無論是美聯儲、商業銀行或機構投資者都在撤離。”
O'Rourke指出,雖然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3%以下仍可接受,但在上一輪金融危機后,太多的投資者擠破頭皮進入債券市場,使得現在的情況非同尋常。根據美聯儲數據,美國商業銀行目前持有接近1.9萬億美元國債和機構債,遠高于2008年時的1.1萬億美元。
O'Rourke沒有夸大其詞,彭博匯編的資料顯示,在過去2個月,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暴漲接近110個基點,如此猛烈的跌勢令逾3000億美元的市值化為烏有。截至記者發稿時,10年期美債收益率報2.7%,對應報價90.75美元。
類似的情況幾乎蔓延至各國國債市場,據《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統計,過去2個月當中,全球僅有8個國家和地區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走低,其中下跌最厲害的是希臘(85個基點),上漲最多的是委內瑞拉,達到了283個基點。
同樣在過去的2個月內,全球股票漲少跌多,統計數據顯示,在全球主要的94個股票指數中,僅26個上漲,其中24個股指的回報率低于10%;在下跌的隊伍中,有17個超過了10%,其中阿根廷Merval指數(-24%)、伊斯坦布爾證交所指數(-20%)和恒生國企指數(-19.7%)表現最差。
換句話說,無論是買入股票或國債,現在都很難賺錢,歸根結底是因為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的強烈預期,令熱錢涌入美元貨幣或直接套現。
不乏逆市看多者
盡管債市當前的整體形勢不妙,但市場上仍不乏堅定的看多者。
先鋒集團 (VanguardGroup)首席經濟學家JoeDavis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強烈看多美債,其在一份最新的報告中稱,“首先,盡管利率很低但并不代表美聯儲明天就要加息;其次,債券的波動率低于股票,在利率提升時,股票遭遇的損失會更大。”
而管理著雙線基金(DoubleLineFund)的杰夫·岡德拉奇,是當今最優秀的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之一。他最近公開表示,10年期美債收益率將在年底跌至1.7%,當收益率普遍走高時,不論新興市場債券、美國垃圾債,還是抵押支持證券都將跑輸國債。
彭博匯編的資料顯示,今年以來,岡德拉奇管理的雙線總回報基金的累計回報率為-1.33%,其中絕大多數虧損發生在6月21日,即美聯儲舉行政策會議的一天后,當時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表示,隨著經濟好轉,可能于下半年開始削減購債規模。
類似岡德拉奇這樣債券投資者的虧損恐怕遠超市場預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截至6月26日當周,全球債券基金凈流出23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無論新興市場債券、高收益債券、投資級債券,還是抵押支持證券,其“失血”規模均為歷史最高水平。
(楊可瞻)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