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巨頭利樂遭反壟斷調查 涉嫌限制中國同行競爭
近期國家反壟斷執法頻頻出招,不僅是多家奶粉品牌,牛奶和飲料包裝巨頭瑞典利樂公司也被調查。
國家工商總局7月5日宣布,對利樂公司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正式立案,目前已在20多個省市展開調查。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乳制品包裝業內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采訪時認為,此次利樂被反壟斷調查,或許是涉嫌限制行業競爭。
“利樂有非常多的專利,從灌裝技術到紙張的包裝材料都有。這些專利可能有些限制了同行的發展。”上述人士向記者表示。
記者就此事致電利樂,但由于昨天(7月7日)是周日,對方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訪。據《京華時報》報道,公司回應稱全力配合調查,目前無進一步信息可透露。
利樂遭反壟斷調查
在政府向乳品行業揮動 “反壟斷”大旗之時,乳業包裝商也成為了反壟斷調查的對象。
7月5日,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在全國工商局長會議上披露,國家工商總局已對利樂公司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予以立案,目前正組織20個省市工商機關進行相關調查。
作為全球最大的食品包裝企業,利樂的產品隨處可見,乳業巨頭伊利、蒙牛的盒裝以及枕裝常溫奶使用的就是利樂的包裝。
根據利樂官網信息顯示,如今利樂在全球共有39家銷售公司,42家包裝材料和封蓋廠以及8家灌裝機和加工設備組裝廠。公司去年共生產1732億件包裝,為全球消費者提供773億升的液態食品產品,凈銷售收入約為111.55億歐元。
如此大的銷售額,利樂也招來了市場的非議。據《京華時報》報道,早在2003年,國內一家大型包裝企業曾舉報利樂在中國市場存在濫用壟斷和支配行為。這家企業當年接受采訪時稱,在向一些乳品企業推薦自己的產品時,很多客戶擔憂:如果使用了該企業的包裝,利樂就會終止提供配件和服務。舉報企業稱,食品生產企業選擇了利樂的灌裝機設備就必須選擇利樂包裝材料,而消費者購買一盒2元左右的250毫升利樂磚牛奶,至少有0.45元是用來購買包裝的。
不過,當時國家《反壟斷法》尚未出臺,此事也未有結果。如今,國家工商總局首次官方披露調查利樂涉嫌違法行為。
對于此事,利樂中國方面向媒體表示,已接到國家工商總局的要求,提供利樂公司在華業務的相關信息,利樂給予全力配合,目前無進一步信息可透露。
2.5元的牛奶0.22元用于包裝?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高級分析師宋亮表示,10年前,利樂和蒙牛、伊利等企業開始合作,伴隨著中國乳業的發展而發展。
“利樂滿足了當年伊利、蒙牛在中國業務的發展,當時兩家企業發展迅速,需要大量合格的包裝,當時能夠提供這種合格包裝只有利樂。”宋亮說。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乳品企業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利樂枕常溫奶產品市場占比很高,基本上做常溫的產品90%以上都是利樂包裝。
奶業專家王丁棉介紹說,利樂在中國常溫奶的包裝上一直處于壟斷地位。2005年,利樂在中國的包裝份額已經在80%以上。
利樂的包裝紙相對其他紙來說成本較高。卓創資訊包裝紙行業分析師崔鵬亮表示,這種紙很特殊,屬于特殊紙。“這種紙要覆膜,因此對紙的纖維要求的質量較高。而且,利樂紙的工藝很復雜”。
王丁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按照現在250ml的常溫奶利樂枕包裝,2.5元左右的售價中,就有大約0.22元左右的包裝紙錢。而當紙價上漲時,這個數字能達到0.28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