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銀行高收益理財產品發行井噴 城商行挑大梁
面臨年中考核、“錢荒”雙壓,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作為一項有力的攬儲工具,6月份發行形勢“量價齊升”。
根據銀率網最新統計數據,截至6月28日的一個月時間里,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達到3286款,發行量環比上升21.3%,創下歷史新高。而城商行的理財產品發行量繼4月坐上頭把交椅之后,再次以1126款超過股份制銀行居首。
除了數量上升外,當月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水漲船高”。據Wind資訊統計,6月20日之前發行的理財產品,只有少數產品預期收益率在5%以上,之后幾天基本達到5%。
“短期、高收益”
“短期、高收益”是6月下旬銀行出的牌。
6月短期理財產品(投資期限少于6個月)發行2850款,占6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的86.7%。其中,1月以內產品發行236款,環比上升13.5%,占比7.2%;增幅最大的3~6個月期限產品,環比上升38.4%;占比最高的依然是1~3個月期限產品,占比超過50%至54.2%,發行數量為1782款。
一位股份制銀行理財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6月末銀行間資金趨緊的情況存在短期性,所以銀行更愿意以相對較高的成本,去吸引客戶資金投資。“從銀行角度來講,短期的高成本產品可以解決短期的攬儲任務,相對劃算。”
據銀率網統計,6月份除了1年以上期限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出現下降之外,其余各期限理財產品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漲幅最高的是1~3個月期限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7%,較5月同期上升0.65個百分點。小于1個月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36%,環比升0.51個百分點。形成對比的是,1年以上期限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下降了0.64個百分點至5.32%。
發行的平均預期收益率最高的銀行中,此前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的成員往往位列前三。不過6月份,股份制銀行中的廣發銀行和招商銀行也榜上有名。在小于1個月的理財產品發行中,廣發銀行以5.88%的高收益率排名第一;3~6個月產品預期收益率排名中,招商銀行則以5.95%的收益率居首;湖北銀行以5.8%的預期收益率排在投資期限為1~3個月的理財產品首位,其他期限產品收益率居首的均是外資銀行。
“中小銀行都是同業資金拆入的銀行,6月份遇到銀行借不到錢的情況,轉向理財產品抓客戶資金是比較有效的渠道。”一位城商行個人業務人士認為,(由此)股份制銀行在6月份紛紛加入理財產品價格戰。
不過,到7月份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狀況逆轉,出現了“量價齊跌”。普益財富數據統計顯示,7月第一周,發行理財產品的銀行數量較6月末最后一周環比下降了11家,理財產品發行量也下降了77款,預期收益率也全線順勢下跌。
城商行發行量再居首
自去年三季度以來,城商行發行理財產品呈現出“兇猛”的勢頭。理財產品發行量“三足鼎立”態勢中,城商行頻超國有大行發行量,今年亦兩度超過股份制銀行坐上頭把交椅。
上述股份制銀行理財師認為,城商行理財產品發行量迅猛增長原因在于其攬儲的壓力相對于股份制和國有大行更大。6月份在銀行錢緊、年中考核等多重壓力之下,城商行的理財產品發行又領跑。
6月份,城商行發行理財產品1126款,發行量環比上升24%,占比達34.3%居首位;股份制銀行發行1092款理財產品,發行量環比升16.2%,占比為33.2%,略低于城商行;五家國有商業銀行以及郵儲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875款,發行量占所有銀行理財產品的26.6%,環比上升19%。
單家銀行發行量排名,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依然占據優勢。6月份,中國銀行以230款的發行量位居第一,廣發銀行發行224款排名第二,工行發行212款排第三。在發行量排名前10的銀行中,僅有江蘇銀行、南京銀行上榜,發行量分別為92款和76款。
上述城商行個人業務人士表示,現在城商行是以更高的價格來吸引理財客戶,以達到攬儲的目的,如果利率市場化再進一步推進的話,加之投資非標的比例限制,城商行將承受更大的壓力。
(李靜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