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家電企業被曝騙補近億元 格力推諉責任遭疑
格力、TCL、格蘭仕、長虹、美的、長嶺、樂華、揚子空調等8家家電企業,騙取國家節能補貼共計9061.84萬元,騙補金額分別為2157.76萬元、1830.88萬元、1779.4萬元、981.78萬元、118.3萬元、2093萬元、63萬元、37.72萬元。
這是審計署6月20日披露的“2013年第25號公告:5044個能源節約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審計結果”顯示的數據。
6月25日,格力電器向媒體發布澄清說明,否認企業存在騙補行為,稱違規獲取補貼金主要因終端經銷商填報數據不規范所致。
與此同時,長虹于25日當天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接受此次審計署的審計結果,并稱,長虹對此事給予了高度關注,會積極配合相關審計工作,做好相應整改,加強后期企業管理工作。
問題企業態度各異
審計署在報告中對各個企業使用了諸如“套取”、“騙取”、“違規”等不同的字眼
6月25日,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事務部一名工作人員就到底是哪一個環節被最終認定為涉及騙補的問題表示:“銷售渠道本身比較復雜,從廠家這邊到經銷商,且經銷商可能分多個級別,然后再到消費者手中。中間經銷商到底是怎么處理的,怎么賣給消費者的,都可能涉及到不正規的操作,因此,不光是廠家的問題。”
長虹集團新聞發言人劉海中也對長虹存在審計署所指的騙補行為做了肯定答復。
“我沒有管經營,很難表達具體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劉海中說,“我現在可以說的就是,企業積極配合審計署,加強內部管理,積極跟審計署溝通交流,按照他們的要求加強整改。”
相較長虹目前難清楚指出具體出問題的環節,格力則在澄清說明中做了詳細解釋。據報道,格力表示,從2009年6月1日到2011年5月31日,第一次節能惠民政策執行期間,格力實際銷售出貨2214萬套節能空調,申報1755萬套空調的節能補貼,有459萬套已銷售節能空調沒有獲得補貼,原因包括:一是第一次補貼政策結束后,因支持有關部門統籌安排的原因,主動放棄150萬套的補貼申請,涉及資金近6億元;二是部分已銷售空調尚不符合補貼標準,沒有申報。
格力認為,審計署檢查結果所指違規獲得2157.76萬元補貼,主要原因是終端經銷商填報數據不規范、不嚴謹所致,問題數據占公司總推廣數據的比例不到0.5%。
媒體援引格力的說法稱,格力坦言“對經銷商管理環節存在疏漏”。具體細節是,節能補貼數據由終端經銷商填寫銷售時間、安裝時間地點及用戶資料,匯總到公司統一申請補貼。申報數據信息由格力電器近十萬經銷商網點填寫,在申報系統中網點填報的銷售、安裝日期、用戶資料不嚴謹,出現差錯、誤差。
與此同時,格蘭仕對此事的回應是,集團采取各級代理商、零售商分銷模式,而非在各地設立子公司,對于數據缺乏有效管理。
6月25日當天,提及遭審計署點名騙補一事,美的空調市場一位負責人以“不能隨便跨越相關責任部門接受溝通”以及“正在開會”為由拒絕采訪,并表示:“請找國內市場部盧經理,她是美的公關經理,所有采訪可以通過她來傳遞和轉達。”本報記者隨即致電美的公關經理盧雪華,她說,“沒辦法代表企業發言,我沒有得到授權”。據她透露,可以解答此問題的領導“還在出差”。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