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外國拋售美國債規模創紀錄 中國減持54億美元
美聯儲退出預期讓投資者產生了對利率上行的擔憂,使得美債市場出現大幅下跌,引發了外國資本的拋售行為。
美國財政部6月14公布數據顯示,4月份外國投資者共拋售545億美元長期美國國債,規模創出歷史紀錄。其中,外國私人投資者凈拋售創紀錄的308億美元;外國官方投資者拋售237億美元,資金流出規模創2008年11月以來最高。
而美國第一大“債主”中國也加入外資拋售美債的陣營,4月減持54億美元美債,持倉量從3月的12703億美元(修正后數據)下降至4月的12649億美元。
“拋售潮”愈演愈烈
長期如此低的利率水平注定不能延續很久,一些市場人士認為,現在到了可以拋售債券的時候。
美國證交會文件顯示,一直看好美債的債券大王格羅斯旗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5月將美國國債持倉比例由4月的39%降至37%。
“一些機構正在拋售美國長期國債,這是市場預期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可能減量甚至終止所做出的反應。他們這樣一種拋售行為,客觀來講是在強迫利率上升。”世界銀行發展預測局局長漢斯·蒂莫(Hans Timmer)對《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表示,美聯儲推出量化寬松政策,流動性的增加帶來長期利率的下降,債券的回報就會上升。如果反向操作效果相反,因此這個步子不能跨得太大,否則可能就會摧毀債券投資的價值,并且影響到股市創造的財富。
市場普遍已經默認了美聯儲退出QE是不可避免的,只是退出的時間還在引發市場各界的猜測。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表示,美聯儲應該將大規模購買債券至少持續到2013年年底。美聯儲寬松政策帶來的好處超過風險,謹慎退出對于避免波動是至關重要的。不過,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近期則表示,就算美國經濟未做好準備,美聯儲也應當縮減月度850億美元的債券購買規模。但他同時稱,美聯儲如果過快縮減寬松政策或驚擾市場,市場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自從5月22日伯南克講話過后,市場波動性也已大幅上升。對美聯儲放緩QE預測打擊了新興市場債券和美債的需求。
美國第一大“債主”中國4月減持54億美元美債,持倉量從3月的12703億美元(修正后數據)下降至4月的12649億美元。而日本成為當月減持規模最大的國家,削減140億美元美國國債至11003億美元。
不過,與一般投資者不同的是,央行購買美債是為了長期持有到期而非短期買賣。“中國減持美債有很多原因,一種可能是把外匯儲備資產分散化,另一種可能是外匯儲備流入的資金量減少,導致購買國債量也少了許多。”美國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高級經濟學家王健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購買美債的根本目的是保證其外匯資產的流動性和安全性,長期來看,(減持還是增持)同時也取決于中國未來外匯儲備規模的積累,與國債的收益無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