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儲糧被曝不受紀檢監管 糧庫主任動輒貪腐千萬
盡管國家審計署的公告并未點名是中儲糧的哪家糧庫存在混倉存儲問題,但此次林甸直屬庫火災暴露了相關問題。自2010年以來,中儲糧許昌直屬庫及其襄城分庫、安陽直屬庫滑縣分庫、河南周口直屬糧庫相繼發生多起貪污腐敗案件。
2013年5月31日,中央第一巡視組進駐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下稱“中儲糧”)不久,位于中儲糧所屬黑龍江林甸直屬庫便發生了一場大火,燒出了這家巨型央企的種種問題。
這場火災讓中儲糧遭受重大損失,從官方先稱損失過億到后來改口直接經濟損失307萬元,凸顯出中國部分糧食品種龐大的收儲規模與存儲安全的矛盾。
糧食收儲政策雖然對農民售糧收益和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有正面作用,但其破壞了糧食市場價格機制的發揮,現在正逐漸對糧食安全產生威脅的作用也正在顯現。
而中儲糧的其官商雙重身份,注定它不止于扮演中國糧食“蓄水池”的角色,追逐經濟效益這個特性,也越來越顯現出來。
儲備糧安全隱憂
中儲糧林甸直屬庫的大火,起于露天存放在用草圍成的臨時糧囤中。露天糧囤儲糧引發了外界的質疑。
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了相關背景:東北玉米豐收,導致價格低迷,今年年初國家出臺了臨儲政策,中儲糧對東北地區的玉米敞口收購,收購量劇增導致本身庫容不夠,就打了外垛。
按照官方說法,林甸糧庫核定倉容量為7.6萬噸。但在火災發生時,該庫實際存放的糧食已經達到了15萬噸。由于很多糧食只能露天存放在用草圍成的臨時糧囤中,加上消防設施有限,客觀上加大了防火難度。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條件好的糧庫都有一整套數字監控設施,尤其是對溫度、濕度可以做到實時監控,所以糧庫發生火災的概率非常小。而由于外垛不屬于數字監控系統的范圍,發生火災、雨災的概率就會增加。
來自國家審計署在5月10日發布的2013年第8號公告稱,從2008-2011年,中儲糧總公司部分直屬庫在中央儲備糧存儲方面存在混倉存儲問題。
一份關于中儲糧在2011年度財務收支審計結果顯示,還有個別直屬庫存儲設施不符合倉儲標準、在無承儲資格單位存儲中央儲備糧。
權威數據顯示,其實中央直屬儲備庫直接管理的中央儲備糧只有30%左右,剩下70%左右的儲備糧都是由地方糧庫代管。
盡管國家審計署的公告并未點名是中儲糧的哪家糧庫存在混倉存儲問題,但此次林甸直屬庫火災暴露了相關問題。
落后的基礎設施和倉儲條件,是導致糧食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重要原因。其實,黑龍江大火前,河南、河北早已出現了倉庫小麥爆滿、露天存放小麥的現象,中儲糧部分地方代儲庫在倉儲管理、設施標準、倉儲條件等諸多方面問題重重。
在2012年夏天,位于河南省葉縣田莊鄉的田莊糧庫在一場大雨里坍塌。糧庫工作人員稱,因為當時倉庫收購糧裝得太多,倉庫承受不了便倒塌了。
與起火的林甸糧庫一樣,有限的庫容并不能阻止每年大規模地敞開收儲,因為收購的糧食越多、存儲的時間越長,糧庫獲得國家補貼的資金也就越多。
收儲政策讓參與政策收購的企業嘗到甜頭,每逢收儲時節甚至出現違規搶購糧食、收購糧食品質不達標、以次充好、想方設法拖延糧食出庫時間等亂象。
盡管國家審計署的公告并未點名是中儲糧的哪家糧庫存在混倉存儲問題,但此次林甸直屬庫火災暴露了相關問題。自2010年以來,中儲糧許昌直屬庫及其襄城分庫、安陽直屬庫滑縣分庫、河南周口直屬糧庫相繼發生多起貪污腐敗案件。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