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借端午概念吸金 資金面壓力向理財市場傳導
端午假期前,銀行資金面壓力趨大。而就在“端午”節假期間,多家銀行推出中短期理財產品,《第一財經(微博)日報》根據銀率網發布的產品信息測算,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已經連續三周上漲。
剔除結構性理財產品,北京銀行的端午節專屬心喜系列第23期和中信銀行理財之共贏系列1364期預期年化收益率飆至5%,興業銀行、華夏銀行、江蘇銀行、杭州銀行、交通銀行、上海銀行等都借節日勢頭推出年化收益率在4.8%及以上的理財產品。各產品中,投資期限在半年及以下的產品占比升高。不少于本周發售的理財產品都被冠上了“端午節專享”的名頭。
以非結構性理財產品而言,“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走低,年化收益率多在3.5%~4.2%區間,僅有的收益率高點之前出現在年初、三月中下旬,而眼下是又一個收益率高點。”一家第三方理財機構產品研究總監昨日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此次理財產品收益率再返高點,“端午節”只是一個促銷噱頭,背后的原因在于銀行資金面壓力向銀行理財市場的傳導。
據本報以銀率網產品信息不完全統計,本周理財產品整體平均收益率在4.5%上下。而事實上,資金面自上周就現壓力,銀率網統計顯示,上周非結構性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就已經達到4.39%,較五月中旬的最低點4.24%高出15個BP,基本回到今年3月中旬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水平。
從分期限結構來看,上周一個月以內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98%,較前一周上漲39個BP;1至3個月期限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34%,較前一周上漲5BP;3至6個月期限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53%,較前一周回升1個BP。
當季末臨近,又受到外匯占款回落預期及此前財政繳款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資金面緊張局面難以緩解。如《第一財經日報》6月7日《銀行間“錢荒”的正常與非常》報道所及,原本該出現在6月底的“資金大戰”局面已經提前,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利率罕見大漲,最高至9.5810%。而理財產品市場,依然是部分銀行借以吸收存款、緩解攬儲壓力的重要渠道。
“錢荒”的日子或將伴隨整個6月。“未來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有望繼續上行,投資者可關注大型城商行發行的短期理財產品?!便y率網分析師表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