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錢勝利大逃亡 新興市場領跌全球股市
中國的端午節期間,全球股市突如其來的暴跌引發了一片腥風血雨。一些觀點指出,熱錢流向已現逆轉,由新興經濟體流向發達市場。
但市場緣何如此恐慌?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的預期被普遍認為是“罪魁禍首”。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以地產和就業為引擎的美國經濟出現回暖、日本量化寬松力度并未擴大,以及中國最新出爐的經濟數據不及預期都是不可忽視的背后推手。
“五窮六絕七翻身”一直被認為是A股市場的一種“宿命”,而這種宿命或許將在今年的全球股市上演。
隨著投資者預期美聯儲將削減國債購買規模甚至退出,自五月下旬以來,全球股市開始大幅回調,于中國端午節期間的下跌更令人觸目驚心。
另一方面,本周一 (6月10日),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上調美國主權評級展望,推動美元兌東南亞貨幣上漲,美國國債收益率的攀升引發新興市場外匯和債券全面暴跌。
全球股市暴跌 新興市場首當其沖
作為資本市場的“晴雨表”,股市成為市場“號脈”金融業的強有力工具。今年亞洲第一牛的日經225指數,自2012年11月12日觸底反彈以來,到2013年5月21日,已觸及15627點(階段收盤最高點),半年多時間,漲幅高達約80%。但好景不長,5月23日,日經指數單日暴跌7.32%,10個交易日股市下跌幅度超過16%,位居同期全球主要金融市場跌幅之首。
作為日本股市的亞洲近鄰,香港恒生指數亦未能獨善其身。5月20日,收于23493點的短期高位之后,恒生指數走出了一個標準的倒“V”走勢。在接下來16個交易日里,恒生指數幾無抵擋之勢,累計下跌幅度達9.1%。此外,5月30日以來至今,韓國綜合指數累計下跌4.56%。
東南亞地區更是成為 “重災區”。6月11日當天,由于外部資金回流引發恐慌,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股市均出現暴跌。泰國股市下跌4.97%,創2011年10月以來最大跌幅;菲律賓股市下跌4.64%,創2011年9月以來最大跌幅;印尼股市下跌跌3.9%。繼11日的大跌之后,昨日(6月12日),泰國股市繼續走弱,該國股市近期走勢呈“高臺跳水”行情。
歐洲方面,復蘇乏力的經濟給股市帶來了負能量。在5月28日觸及近兩年新高后,截至昨日,法國CAC指數累計跌幅達到5.78%;5月22日,瑞士SSMI指數觸及2007年12月以來的高點(8411.3點),至今累計跌幅達到8.69%;而英國富時指數在上個月創下自2000年以來的新高6840.3點后,便一路下跌,截至昨日,累計跌幅達7.37%。
其他地區,澳洲綜合指數自5月21日以來,下跌超過9%。自5月22日以來,巴西BVSP指數累計跌幅逾11%。
彭博匯總的數據顯示,截至昨日19時16分,全球主要股票市場僅3個地區走高,分別為中東/非洲、西歐和東歐。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表現最差(-1.9%)。
值得一提的是,在亞太主要的23個股票指數中,昨日僅3個指數走高,分別是日本JASDAQ、雅加達綜合指數和卡拉奇100指數。菲律賓PSEi指數表現最差,昨日暴跌接近5%。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