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審委委員:中介機構IPO業務增長最高至3400%
發審委委員:供職中介機構IPO業務增長最高至3400%
6月7日,中國證監會每周五例行的媒體通氣會上,證監會相關人士通報了關于發行制度改革的一些信息。就在此前的5月底,證監會第15屆主板發審委委員名單公布,在這份25人的名單中,24人續聘,與上一屆發審委委員名單幾乎沒有變化。
對于這份名單,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新一屆發審委成立屬于例行環節,沒有特殊含義。當然,這對于眾多排隊待過會的公司來說卻是意義非凡,因為這些人是他們能否踏過上市門檻的“鐵面判官”。
這些“判官”中,僅第10屆就有15位是來自于諸如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和資產評估公司的中介機構。經濟觀察報著力梳理了這五年間這些中介機構IPO業務的增長情況(全部統計數據基于已上市公司數據),希望能從一個側面追尋到一些對發行制度進一步改善有價值的信息。
對于這些掌握著很多公司上市前途的委員們來說,他們自身也是利益中人,這樣的數據梳理有助于發審流程中信息的公開透明,這也是監管層一直致力達到的目標。
事實上,雖然很多公司都知道證監會在發審制度上有著嚴格的規范和規定,但是他們在選擇中介機構時也更愿意選擇那些發審委委員關聯的中介機構。
“從券商進場輔導企業開始,如何選擇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就成為一門大學問。”北京一家券商的保薦代表人告訴經濟觀察報,他也會告訴他的客戶,最好選擇“有關系”的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這里的“有關系”指的是,這些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中,有現任或者前任的發審委委員。一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原董秘老李也證實了這一點,“我們確定保薦人的時候,他們就說要選擇第10屆主板發審委委員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
數據的意味
第15屆主板發審委,與5年前的第10屆有著一個幾乎一模一樣的版本。
2008年5月5日,證監會公布了第10屆主板發審委委員名單,4個月后的9月16日,IPO暫停,這次暫停持續了191天。2009年7月10日,證監會公布了第11屆主板發審委委員名單,第10屆主板發審委委員全部獲得續聘,同一天,IPO正式開閘。
經濟觀察報通過數據統計顯示,第10屆和第11屆主板發審委委員中,共有9位委員來自會計師事務所,5位委員來自律師事務所,1位委員來自資產評估公司。由于這兩屆發審委委員的任職時間從2008年5月5日至2010年5月3日,去除IPO暫停時間,經濟觀察報梳理了這些委員所供職機構在2009年和2010年與IPO企業相關的業務量情況。2009年IPO企業總數量為111家,2010年為347家,同比增長212.61%。
2009年,一些中介機構特別是會計師事務所發生較大規模整合,通過公開數據和Wind數據整理分析發現,15位來自中介機構的委員,他們所供職的機構,有12家IPO業務量同比增長超過了IPO整體增長水平。
這其中楊雄委員所供職的中和正信會計師事務所2009年并入天健正信。合并計算,IPO業務同比增長率3400%。在這些有委員供職的機構里,IPO業務同比增長率超過500%的機構就達到了6家,這其中北京中倫金通律師事務所和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2010年IPO業務同比增長率分別為700%和550%。
柏凌菁委員供職的江蘇公證會計師事務所、譚紅旭委員供職的北京興華會計師事務所,2009年沒有一單IPO業務,但這個局面恰巧在柏凌菁連任發審委委員的2010年被打破,兩家會計師事務所在2010年分別完成了9單和2單IPO業務。一位保薦代表人告訴記者,往屆的發審委委員和連任的發審委委員所在的中介機構最受歡迎。如果將統計區間再拉長一年,江蘇公證會計師事務所和北京興華會計師事務所在2011年的IPO業務量則上升至13單和8單,同比增長率高達44.44%和300%,而在那一年,IPO總量同比萎縮了20%。
惟一一位來自評估機構的委員劉登清,其所供職的北京中企華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2010年IPO業務同比增長率達到了300%。而如果將2011年計算在內,劉登清所供職的機構,在當年拿到了16單IPO業務,雖然沒有增長,但相對于IPO總量的萎縮,實在得來不易。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