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消費投資儲蓄保障 破解3類家庭理財困惑
理財的最終目的,正是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加舒適高質量。本報針對其中三例有特點的家庭,根據其收入情況、理財目標,由理財師為其做出理財規劃。
30歲先買房還是先買車?
家庭基本情況:市民李先生今年30歲,參加工作5年,年收入12萬元,已婚暫時沒有孩子。妻子國企工作,年收入7萬元。兩人租房居住,租金1400元/月,夫妻二人共同存款20萬。
咨詢問題:準備要孩子,先買房還是先買車?
專業建議:從需求方面來說,李先生夫妻二人的工作比較穩定,兩人打算要孩子,所以房子成為第一剛性需求。目前租房居住,可以搬到距單位更近的地方,汽車暫時可以不考慮。
從資產屬性來說,房子作為不動產和增值資產,汽車作為消費品和貶值資產,兩者考慮順序不同。李先生的家庭積累還不算多,理應考慮優先積累家庭資產。如購買汽車,則會導致家庭資產的貶值和消耗,對于處于上升期的家庭來說,有點劃不來。從保值與增值來說,房屋的抗通脹性和投資性,遠比汽車要好。綜合以上,買房應成為李先生的優先考慮。
關于買房,理財師考慮到李先生一家有20萬元存款,可以購買銀行針對貴賓客戶的理財產品,3個月至半年期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在4.5%以上。選購短期理財產品,不耽誤購買房屋的時機,如果心理能夠承擔一定的風險,可以配置一定比例的存款投資于債券型基金。
對于夫妻雙方每個月的可支配收入,理財師建議設定周期性理財,如將一部分資金設為自動轉存的定期存款,用來增強周期性收入的現金管理。另外,李先生還可以本著“攢錢為先,嘗試投資”的原則,每月拿出10%到20%的收入留作強制儲蓄。
馬上退休能投資黃金嗎?
家庭基本情況:市民趙女士今年55歲,老伴宋先生60歲。老兩口馬上退休,年收入共12萬,有一套自住房產,存款40萬。獨生子工作穩定,每月給老人600元生活費。
咨詢問題:年紀大了能購買黃金作為投資方式嗎?還有沒有別的資產保值方式?
專業建議:雖然黃金作為硬通貨保值性較高,但首飾金、藝術金一般包含加工費,回收渠道狹窄,只適合收藏,不適合投資。與黃金價格保持聯動的可回購實物金條、黃金延期和期貨等,適合長期投資保值增值,但相比來說專業性太強,不適合上了年紀的老年人。
另外,黃金投資有風險,影響因素是美元等主要貨幣的幣值與全球經濟波動情況。想要投資黃金,必須耗費較大精力去關注和研究,更適合有鉆研精力的年輕人。
趙女士的情況,首先需要應對的是大病等突發情況,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保證生病后以保險等方式補足支出,就可以減少家庭資產的損耗。從應急角度來分析,老人應配置一定比例的超短期性理財產品。適當投保大病保險,70%的存款可用于購買銀行發行的保證收益類理財產品,30%的存款可以作為家庭緊急備用金,可選擇貨幣基金、超短期理財產品等。
月入3000元怎么積累資產?
家庭基本情況:市民孫先生今年24歲,打工,租房居住,單身,月收入3000元,個人存款2萬元。
咨詢問題:較低的收入如何才能積累資產,什么樣的理財方式才是最合適的。
專業建議:孫先生可以按照下列方式來做,首先分清消費類型,一是生活必需開支,包括衣食住行,這部分開始很難節省。二是提升生活品質的消費,如看電影、唱歌等,這部分則可以適當壓縮。孫先生應從這部分消費下手,減少使用信用卡消費的情況,避免過度刷卡消費,因為很多店家都在刺激年輕人刷卡消費,從吃飯到看電影買票,都有刷卡渠道。
另外,剛工作的年輕人沒有多少儲蓄是正常的,先做一個合理的規劃,步步為營。定期申購定額基金,作為強制儲蓄。孫先生可以在銀行開設賬戶,每月發工資的那天,自動定期扣除500到1000元用于購買貨幣基金,保證不會變為月光族而沒能結余。如果抗風險能力強,可以選購證券投資基金,集中投資者的資金,由基金托管人(即具有資格的銀行)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運用資金,從事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投資,然后共擔投資風險、分享收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