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談收入差距:辛苦幾十年不如分套房
人民日報談收入差距:辛苦幾十年不如分套房。(原文配圖)
閱讀提示:目前,我國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和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較大,一些行業薪酬明顯高于全社會平均工資水平。人們盼望革除不合理因素帶來的收入鴻溝,讓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大小得到公平合理的回報,緩解收入分配矛盾。
工作一樣忙,收入大不同
●上班族既擔心收入增長的速度趕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又糾結于行業收入有別,自己的收入“被增長”。
來自安徽農村的王素芬是蘇南一家電子裝配制造企業的產業工人,這兩年,公司連續加薪,月工資從1500多元,漲到了2000多元,但最忙的時候,每天加班加點工作,月收入也只有2500多元。
而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江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66元,蘇南經濟發達地區還會高一些。
“我不期待每月六七千元的高薪,可是,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根本融入不了城市生活?!笔欠掂l,還是留下來?小王陷入了兩難。
不僅產業工人、外來務工人員等城鎮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低,不同地域、行業、企業之間收入差距也在拉大,一些所謂優勢行業,比如金融、通信、電力等行業職工薪酬水平明顯高于全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私營單位平均工資僅為非私營單位的61.5%,最高與最低行業平均工資之比是3.96∶1。在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中,占全部就業人員41.2%的制造業、建筑業就業人員,其年平均工資不僅低于金融業的8.97萬元,也比平均工資水平分別低0.51萬元、1.03萬元。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4月發布的一份調查研究表明,我國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和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仍在擴大,農村內部的收入差距大于城鎮內部。收入越高,其收入增長速度越快;反之,收入增長速度越慢。
碩士研究生畢業后,金融學專業的邢娟在北京一家事業單位干財務工作。由于人少活多,她常常要加班。兩年過去了,她的工資從上班之初的3000多元漲到了6000元。和自己比,她覺得還算滿意。
然而,最近一次同學聚會,讓邢娟感受到了“行業有別”。邢娟說,同班同學小范畢業后去了一家金融機構,工作強度與她類似,上班之初,月薪也只有3000元。兩年過去了,月薪漲到了1.2萬元,幾乎是她的2倍,這還不算年底的獎金。
在生活壓力下,很多上班族既擔心收入增長的速度趕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又糾結于行業收入有別,自己“被平均”、“被增長”。收入差距拉大,越來越成為人們的一種現實焦慮。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