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鷹農牧涉造假:號稱每頭豬賺203元養豬場卻空欄
“這個公司如果出問題它肯定是大問題,如果沒問題它肯定是個好公司。”5月15日下午,一位剛參加了雛鷹農牧(002477.SZ)股東大會的機構人士對記者說,“我覺得它可信,又不可信。”
這是對一家公司最為矛盾的評價。業界久久都說不清,2012年雛鷹農牧養豬究竟是盈利
還是虧損,它大得嚇人的出欄量銷往哪里,大客戶與公司是否存在隱秘關聯關系,多如牛毛的項目實質進展如何。
5月11日,飛機在鄭州新鄭國際機場降落。理財周報對雛鷹農牧的調查,就是從深圳至1465公里的航程開始的。
新鄭機場的播音提示外面是攝氏36度的酷暑,空氣在燃燒。漫天飛舞的楊絮,意味著兩座城市的切換。
機場-薛店鎮15公里,薛店鎮-崗孫29.7公里,薛店鎮-大營村23.2公里。真相,一切的一切,都在緩緩展開。
行業頭豬均虧50元,當地養殖戶虧200-300元,雛鷹為何賺203元?
去年全國育肥豬平均虧損50-100元。同樣是養豬,同樣要用飼料,豬價又這么透明,它這個跟行業相差太遠了。
去年一頭仔豬的成本約500-600元,喂5-6個月要吃750-800斤飼料,約1100塊錢,養到300斤,按每斤6.15元-6.2元,收入1800多元。這不包括防疫、傷亡率和人工等開銷和損失。
問號太多,但真相只有一個。
2013年4月24日,雛鷹農牧和大康牧業于同一天發布了2012年年報,投資者困惑了,在同樣的“豬周期”下,為何大康牧業虧1897.67萬元而雛鷹農牧賺3.03億元?
由于生豬產品在雛鷹農牧整體營收中占比高達85.98%,有業內人士粗略將其凈利潤分解量化到每一頭豬身上,指出新的矛盾,為何雛鷹農牧養一頭豬平均能賺203.41元,至少盈利水平不低,而大康牧業卻虧53.49元(2012年大康牧業的生豬銷售量為35.48萬頭,雛鷹農牧148.96萬頭)。
對此,雛鷹農牧方面表示,“公司包含多種業務,而且生豬產品多樣,簡單推算不符合公司實際情況。”對于養殖一頭豬的平均利潤水平,雛鷹農牧并沒有作出回應。
不過,雛鷹農牧賺錢的能力遠超同行,這是不折不扣的事實。2012年雛鷹農牧的毛利率仍維持在31.52%,是大康牧業的3.35倍(9.41%)、新五豐的3.12倍(10.09%)、羅牛山的2.47倍(12.76%)。
“正因為豬周期下跌的時候雛鷹跌得比較少,所以大家對它未來的增長抱一定的希望。”2013年5月15日上午,長期跟蹤該公司的券商人士提醒記者,“至于財報數據的真實性,沒有人能準確地去考證。”
最微妙的是,在2012年年報中雛鷹農牧前所未有地做出了重大風險提示,像是大變局的前奏。
太多的迷霧籠罩在這家偏離行業軌跡的養豬企業之上。
2013年5月11日13點30分,自飛機降落在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起,理財周報試圖一層一層地解開這些疑團。
雛鷹農牧的總部就坐落在機場西南方向11.2公里處的新鄭市薛店鎮。這個鎮區有較好的養殖條件,下轄多達179個村民組,同時有京廣鐵路貫穿南北。
又回到最核心的問題,作為當地的養殖大戶,雛鷹農牧養一頭豬怎樣保持較高的利潤,比如業界猜測的100-200元?
2013年5月15日,記者在以薛店鎮為中心向四周輻射的縣、鄉、村近20處,進行了大量的外圍調研。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