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另結新歡 富士康開辟新客戶能力乏力
[ “在拓展新客戶進展較慢的情況下,富士康原有訂單也有被搶走的風險,這種勢頭在這一季開始顯現。” ]
手機行業的巨大變革直接影響到了鴻海精密工業(下稱“富士康”)的生意,如果不做出改變,它也許會錯失更多的機會。
“在拓展新客戶進展較慢的情況下,富士康原有訂單也有被搶走的風險,這種勢頭在這一季開始顯現。”臺灣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師對記者表示,一方面大客戶訂單遭遇分流,另一方面拓展新客戶乏力,富士康正在遭受同行的夾擊。
蘋果“劈腿”重擊富士康
自蘋果成為了市場的主宰后,富士康就從中獲益匪淺,但這也就造成了一個幾年來令郭臺銘頭疼不已的局面:富士康一方面可以從蘋果的成功中獲利,另一方面也要承擔蘋果自身業績下滑或蘋果的訂單轉移帶來的損失。
富士康近日發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財報數字顯示,該季度合并營收為新臺幣8090億元,較2012年同期衰退近20%,毛利率為5.68%,較2012年同比下滑了近1個百分點。更糟糕的是,其平板組裝上的競爭對手臺灣廠商和碩營收卻增長31%,至1952.7億元新臺幣。
從去年10月開始,iPad mini的上市便拉動了和碩營收的強勁增長,去年第四季起和碩平板電腦開始大量出貨。而據臺灣分析師此前對記者表示,在蘋果的新一輪產品中和碩獲得的訂單量也許超出所有人預期。
一名長期跟蹤蘋果的凱基證券分析師稱,你可以想象,蘋果不喜歡只有一家供應商的局面,對和碩來說,最重要的是證明自己能像鴻海那樣,勝任iPhone或iPad的制造工作。
拓展新客戶乏力
正如其他蘋果供應鏈上的公司一樣,富士康顯然知道拓展新客戶是降低風險的一種方式,但目前看來并不順利。在富士康旗下的上市公司富士康國際(02038.HK)的2012年財報中明確表示,未來希望借助投資研發及專注新客戶,擴大客戶基礎。而此前,富士康國際也創下了上市7年來的最大虧損紀錄。
但是,一接近富士康人士對記者表示,按照富士康規模化的生產方式,小的手機訂單不僅會造成生產成本過高,客戶響應速度也會低于市場反應速度,這也是富士康拓展新客戶時最需要考慮的核心問題。
郭臺銘在今年3月份拜訪了國內手機廠商小米,小米總裁林斌3月21日在微博表示,郭臺銘拜訪小米并與董事長雷軍展開會談。外界猜測,富士康抑或取得小米手機的訂單,但富士康方面對此表示不予評價。
“小米的市場占有率不高,無法為富士康帶來可觀的收益,而其他國產手機在富士康代工的基本為低端機型,尚未聽說過有高端旗艦級訂單。”上述人士說。
“訂單并不好拿,富士康的對手也在爭取潛在客戶。”上述接近富士康人士還舉出了比亞迪(002594.SZ)的例子。
在剛剛發布的比亞迪今年一季度財報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2億元,同比增加315.63%。該公司稱,集團成功開拓了全球手機領導廠商的智能手機新項目和平板電腦等新產品及業務,由此推動了集團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收入及利潤的大幅增長。有接近比亞迪人士對記者表示,三星和華為的業務是此輪比亞迪電子增長的重要引擎。
去年,華為手機銷量大幅上漲,本應是富士康最應爭取的代工客戶。
而拓展三星這個客戶,似乎是個不太現實的考慮。過去在不同的場合,郭臺銘毫不吝嗇表達對三星的看法,“只要它做的,我一定聯合大家來(對抗),我一定要打它一棒。”在一場晚宴上,郭臺銘振臂疾呼,號召臺灣知名的IT及家電企業家們加入他的“打狼”行動,而這只狼就是三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