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軟件冒充真實交易 抱團境外炒匯再抬頭
不顧境外炒匯風險莫測,民間外匯投資沖動繼續疊加。
記者從浙江義烏、杭州兩個貿易商圈子調查得知,總共才十幾個人的兩個小圈子,三個月來,炒匯金額累積達到了2000萬美元。
2000萬美元的私募圈子
外匯交易在民間一直相當活躍,境內名列前位的城市分別為上海、北京、深圳、溫州等城市。以義烏為例,區域內共9個本外幣交易點,年交易額達到了800萬美元。
“這兩年,炒匯有點消停了。”中國銀行浙江省一高管介紹。國家外匯管理局在2008年叫停外匯保證金交易后,投資者開始陸續轉戰境外匯市,他們的投資通道,主要就是網絡。
今年以來,通過各種網站,境外外匯交易再度瘋狂。
孫林是一名飾品工貿商,穿梭在杭州與義烏兩地,也貫通了他在義烏與杭州的兩個朋友圈。去年底,他的一位在杭州經營投資咨詢公司的朋友在一次聚會中提出,大伙將手頭的資金聚攏,成立一個私募組織,主投黃金與外匯交易。首期就匯集了280多萬美元。
匯率的頻繁波動,給這幫人“打了雞血”。尤其是孫林在義烏的兩個朋友,因為生產、貿易利潤率徘徊在3%左右,更無心擴大經營規模。“(炒匯)這 比經營省心,自由度高,資金來去自由,一旦實體經濟見好,我們可以馬上脫離。”他說。一個月后,孫林等人的幾個賬戶資金陸續累積,最高額度包括盈利部分, 達到近2000萬美元。
去年底,日元匯率大跌,美元兌日元自去年12月底以來累計上漲17%。幾乎同一個時間點,歐元兌日元累計漲幅達22%。孫林等人迅速介入,重點關注市場上三個最活躍的貨幣對——歐元兌美元,歐元兌日元,美元兌日元。
目前這些網絡平臺的杠桿普遍在1:200,更高者400倍。以1:200的杠桿為例,如果投放2000美元保證金,雖然只要價格波動0.5%,就可以賺2000美元;但如果市場反向,也只需0.5%就可將保證金賠光。
境外平臺真假莫辨
“投資1萬歐元,可操盤100萬歐元的外匯,投資年收益10%以上。”這是義烏一家理財公司向金姓商人推薦的外匯交易信息。今年以來,他頻繁接到此類業務電話。
出于好奇,五一節前,金老板隨同一名業務員到金茂大廈一家理財咨詢公司接洽。據對方稱,這家公司炒匯的平臺是總部在英國的經紀商倫敦資本集團 (London Capital Group,LCG)。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監管號182110,且為上市公司。對此,記者沒向英國相關機構查證這家理財公司與LCG是否存在此種關聯。
更有甚者,這些境外網絡平臺根本子虛烏有。
山東省煙臺市開發區警方披露,去年,一王姓市民在網上認識了一位張姓男子,對方稱自己是澳門一家公司派駐煙臺的外匯交易員。張向王介紹,投資起點5000港幣,交易杠桿100倍。
王用5萬元人民幣開戶后僅3天,張就告訴他已賺了1000港幣。不久張稱看錯走勢,兩手單子無法解套,平均每天虧損上百港幣。四個多月里,王的資金被“炒”得一分不剩。
后經警方偵破發現,這個炒匯平臺根本就不是跟境外掛鉤的真實交易,僅是一個模擬軟件。大家自以為在炒外匯,其實不過是在玩數字游戲,公司的營業執照和號稱澳門分公司的期權協議也都是假的。
(李伊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