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談財富的保值增值:存不存錢讓人很糾結
近年來我國CPI與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走勢圖。 CFP供圖
近期,國際金價連續“跳水”,在一片看空的恐慌聲浪中,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卻出現歷史罕見的黃金搶購潮,各地居民紛紛取出積攢多年的存款,搶購金條、金鏈、金飾等一切跟黃金有關的東西,各地金店頻頻出現黃金斷貨的情況。圖為“五一”前夕,市民在河南許昌一家金店排隊搶購黃金飾品。 人民圖片
時下,理財日漸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面對上漲的物價和高企的房價,如何讓自己手中的財富不貶值?越來越多的人對此感到“焦慮”。
然而,目前老百姓可以參與的投資市場并非那么風平浪靜。股市跌跌不休、難有起色;樓市調控不斷加碼,投資房產受到諸多限制;被視為財富象征的黃金出現罕見歷史性暴跌,黃金12年牛市終結之聲不絕于耳;債券市場遭遇審計風暴,未來前途未卜;而市場上品種眾多的理財產品,也讓投資者眼花繚亂、無所適從。
通脹壓力下,自己的“錢袋子”會不會縮水?如何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
“存不存錢”讓人很糾結
不少居民擔心,錢存銀行,利息趕不上物價上漲,意味著越存越貶值。部分存款只好開始“搬家”
“我也知道如果錢存銀行,利息趕不上物價上漲。可是不存銀行又怎么樣呢?起碼比放在家里強吧。就當銀行是一個保管箱了。”正在北京建設銀行紅廟營業所取錢的田大媽說。她每月退休金3900元,取出2900元后,剩下的就都在存折內。
對于多數中低收入者,有一點積蓄存銀行,無疑是首選。但看到銀行利率跑不過CPI,越來越多的人陷入糾結中。
北京大望路的一家工商銀行營業廳內,市民楊女士正在柜臺前咨詢新發行的一款理財產品,“春節前發的年終獎,一直放在卡里沒動,前兩天聽朋友說起來才想起要買點理財產品。”
“現在物價這么高,還要還房貸,平常基本存不下什么錢,也就是年終獎還能攢下,可總覺得存銀行里每天都在不斷縮水。”楊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平常對理財市場并不是特別了解,但最近自己的同事和朋友都在聊這個話題,也擔心自己不理財會落伍。
“雖然2月份CPI漲幅降到了2.1%,但從全年來看,通脹壓力依然比較大,老百姓要實現財富保值增值,不能指望存銀行。”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說。受到貨幣存量高企、貸款增加等因素影響,今年物價上行壓力比較大,《政府工作報告》將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目標定在3.5%,而即使上浮后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最高也只有3.3%,錢存在銀行意味著越存越貶值。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