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央企負債率大幅攀升 過度擴張致現金流緊張
《華夏時報》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央企負債率大幅攀升,一些央企的負債率已超過國資委劃定的70%的“紅線”,甚至有些企業處在破產的邊緣。
對此,國資委日前下達“軍令狀”,提出“保增長”的目標和“降本增效”的風險控制手段,要求各大央企嚴格把握投資方向,嚴控信貸規模和負債率,確?,F金流安全。
負債率上漲過快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發布《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指出,中國市值最大的前10%上市公司的負債率上升幅度明顯,平均債務占總資產比例超過80%;其中,工業、原材料、公共建設和房地產等行業為杠桿率上漲最快的板塊。而這些市值排在前10%的企業幾乎都是國有企業。
據Wind數據統計,在已經發布年報的公司中,除去銀行等金融類上市公司,中石油以9881.48億元的負債總額遙遙領先。記者查閱年報了解到,截至2012年年末,中石油總負債9881.48億元,比2011年末增長18.3%。
中石油負債位居第一,緊隨其后的是中石化。根據2012年年報,中石化去年總負債為7187億元,比上一年度增加815億元。
而在記者統計的年報材料中,除了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巨額負債,中國中冶、中國神華、中國水電等大型國企的負債也“名列前茅”;更為嚴重的是,部分央企的負債率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國資委劃定的70%的“紅線”。
中冶集團在投資唐山恒通虧損74億元之后,當下的負債率已高達85.5%,近乎資不抵債;中鋁集團也因過度投資擴張,其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國鋁業2012年虧損已高達82億元,當下的負債率亦高達68%。
央企負債率最高的是中鋼集團。據公開資料,自2009年以來,中鋼集團的資產負債率超過90%,截至2012年底,中鋼已經連續3年虧損,僅2012年虧損就接近20億元。
中鋼集團報給融資機構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中鋼總負債超過950億元,資產負債率約95%。按照西方市場理論,只要出現5%的壞賬,中鋼就可以進入破產程序。
過度擴張的后果
負債規模不斷攀升的背后,是央企業務的過度擴張。
“企業負債問題從本質上講就是現金流的問題。企業現金流通常來自于內部產生的現金流和外部的融資。”4月25日,國資委研究中心競爭力研究部部長許保利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稱。
許保利分析稱,當企業的效益出現問題和擴張過快時,就會出現企業內部創造的現金流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求的情況,這時企業就會從外部借債融資來解決資金缺口。
IMF的報告提道,在調查市值排在前10%上市企業時發現,公司收益提高不及公司借貸成本上升也是導致負債率上升的周期性原因。
以中石油為例,年報顯示,2012年中石油的資本性支出為3525.16億元,比2011年的2843.91億元增長23.95%;其中,勘探與生產板塊資本性支出為主要部分,為2272.11億元。
而隨著海外投資和在建項目的增加,中石油的資本性支出也在逐年增加。中石油去年流動資產4143.32億元,比2011年末增長8.3%;非流動資產1.75萬億元,比2011年末增長14.3%。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