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溫州炒房團金字塔 大佬淪落到當會蟲房托
溫州炒房團的成員正在不斷減少,目前很多人對投資國內房地產項目的信心不足。在這種形勢下,有些人已經將目光徹底轉向了海外房產市場,還有些人干脆直接回歸了實業。
資本究竟該去往何方?這不僅是當前溫州炒房團的困惑,甚至也可以說是溫州人的一個普遍困惑。
法治周末見習記者 蔡長春
“因炒樓而跳樓的說法無非只是個噱頭。”對于近期廣為流傳的有浙江省溫州炒房成員因被深度套牢而跳樓自殺的傳聞,“二月丫頭”表示很難認同。
作為溫州炒房團最早的發起人之一,“二月丫頭”告訴法治周末記者:“以前溫州‘太太炒房團’的很多‘太太們’早就已經脫身了。前兩天還有位太太到上海去給自己的房子辦理了手續,沒有所謂套牢跳樓的事情發生。”
“不過溫州確實也有一些人因為資金鏈斷裂而跑路甚至跳樓,但是單一因為炒房出現這樣情況的,目前我還一直沒有聽聞。”“二月丫頭”如是說。
4月20日晚,溫州國際大酒店,華燈初上。孔帥形色匆忙地出現在了法治周末記者面前。作為溫州投資置業精英會的發起人,他剛剛從綠地集團韓國濟州島房產項目的一個宣講會上忙完趕來。
“比預約時間晚了20分鐘,真是不好意思。”孔帥看了一眼腕上的手表,“后來又有很多人趕來咨詢房產情況,所以耽誤了。”
“到場的至少有一半人都要求去實地看房,活動效果很是出乎我們的意料。”這個被坊內傳聞曾經帶過6萬個溫州炒房團的行業大佬,此時笑起來竟如孩子一般開心。
不過孔帥也坦言,當前溫州炒房團確實遇到了一些投資上的瓶頸。相比于昔日的輝煌,如今他們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溫州炒房團的成員正在不斷減少,目前很多人對投資國內房地產項目的信心不足。”另一位溫州炒房團資深人士徐總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在這種形勢下,有些人已經將目光徹底轉向了海外房產市場,還有些人干脆直接回歸了實業。”
大額投資者受牽連大
“溫州真正炒房的人大概可以分為4個等級。”“二月丫頭”解釋說,“如果按照金字塔逐一排出來,受到沖擊最大的可能大多是居于頂端的那批人。”
“一說起溫州炒房團,人們往往想到的都是媒體報道的那些每天坐著大巴車去炒房的人們。”而在“二月丫頭”看來,這些人其實都是炒房團金字塔中的最底層,是一般的老百姓炒家。
據“二月丫頭”介紹,這部分人的投資金額一般在200萬元到300萬元左右,買的也都是溫州周邊的房子。投資隊伍里甚至很多都是上了年紀的老 人。他們往往都是坐著大巴車長途奔襲幾百公里去看項目,排隊買樓花的時候,嘴里啃著冷冰冰的面包或吃著廉價的盒飯,靜靜地等著放樓花(未完工的物業也稱樓 花),直到買好項目后,再連夜乘著大巴車趕回溫州……
以上正是孔帥眼中最早也是最典型的溫州炒房人的形象。
“比他們更‘高級’的一層是溫州的太太團。”“二月丫頭”說,“她們一度是溫州炒房團的最核心人群,手頭資金也更充裕。目前這群人基本已經從炒樓行業中跳出來了,也少有受到影響的。”
“再往上是一些企業主,投資一些別墅等項目,受影響也不大。”“二月丫頭”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最頂端就是真正做大手筆炒作的。他們往往是幾個人募集到一些資金,或者是從社會上借高利貸,然后重金把整棟樓或者整條商鋪全都拿下來,再轉手賣給別人,然后從中賺差價。”
相關新聞
更多>>